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國度觀察鏡
期數:2024/05
作者: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 董家驊 牧師

 1974年第1屆洛桑福音大會,全球福音派教會因溫德博士(Ralph Winter)提出「民族」和「文化群體」,把全球人口區分成不同的「群體」(people group),重啟了普世宣教的委身,並開展出許多「跨文化」宣教策略與事工。


此屆洛桑大會也促成了華福運動。大會中提出的「未得之民」以及後續提出的「10/40之窗」,深深影響了全球華人教會的宣教策略,包括今日的台灣教會;第 2 屆洛桑大會則促成台灣教會共同推動「2000年福音運動」,乃至於福音協進會、救助協會等聯合台灣眾教會一同宣教的工作成立。

40多年過去,世界發生許多重大轉變。全球教會受到經濟全球化、跨國人口流動與數位化等趨勢衝擊。這或許也是時候,讓我們重新反思「萬民」的意義,及所熟悉的宣教策略與框架。

首先,全球化和人口流動,使文化和種族多元地存在於每座大城市中,跨文化宣教不再限於遙遠異國,也進入了日常。因此,我們同時需要「差派的宣教行動」和「接待的宣教行動」,不僅差派傳統和新型態宣教士到遠方,也要在所在地,接待上帝帶來的異文化群體。

第二、互聯網與科技讓人更容易接觸彼此,日益突顯「同文化群體」在內部文化、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差異,也帶來傳統群體的解構,引發衝突與對立。此時,我們迫切需要「整全福音」帶來的全方位關係:人與上帝、人與彼此、人與受造萬物和好,也需重新認識「整全福音」帶出的「整全使命」。

第三、華人教會老化。如果沒有年輕世代的參與,宣教將難以落實與持續。世代間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宣教觀都存在不小差異,我們實需以「跨文化」心態來面對世代差異,並視為「創造性」張力的源頭,和上帝給予的不同「恩賜」,為要建造和服事他者,而非陷入世代之爭。


最後,我們需認清今日教會真正的危機是教會自身的世俗化。初代教會面臨的羅馬文化,崇尚武力、放縱情慾、敬拜多神,其挑戰並不亞於今日教會。然而,福音在幾10 年內橫掃羅馬帝國!今日台灣教會,我們為著科技和各樣事工發展而感恩,但需要記得,健康和有生命力的教會不可少的一件事,是上帝的同在和行動。

教會兩千年宣教歷史,總源於上帝自己的行動。因此我們需要在基督裡,不斷心意更新變化,關注分辨上帝此時刻的作為,回應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