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牧者安心計畫:牧師也是人
期數:2024/05
作者:文 王如玉 傳道、諮商心理師

契生活,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們常在團契當中分享生命中的大小事,開心的、傷心的、期待的、害怕的…。能夠在團契當中敞開、毫無保留地分享,並被弟兄姊妹完全地接納,是我們能夠重新得力回歸屬世生活的重要關鍵。

在例常的團契分享時間,常有契友們抱怨爸媽嘮叨、小孩讓人抓狂、上司難相處、豬隊友又闖禍了…, 我們總是傾心聆聽, 與他們同喜同悲、一鼻孔出氣,有時比當事人還激動憤慨,最後一起禱告;回家後還不忘再送個訊息彼此安慰、鼓勵一番。但若把上述那位大吐苦水的契友換成牧師呢?我們大概會驚呆了,覺得:牧師這樣不合適吧!


牧者是人需要被接納、被支持

在平信徒的心目中,牧者是屬靈操練的典範,應該是靈性最成熟、擁有更多正面情緒,生活最平衡、健全的一群人。有時,甚至連我們(牧者自己)也有相同的錯覺 —用心理學的語言說,這是一種非理性信念。真相是,牧者也是人,當然也跟每一個平凡人一樣,必須面對日常中的許多挑戰。然而,牧者卻很少有機會分享自己最脆弱的故事和秘密,更遑論說完能得到安慰、支持、鼓勵了。

美國《生命之道》(Lifeway Research)的研究調查指出,有高達69% 的受訪牧師認為「與他人的友誼和團契」是他們最大需求之一;同時,有近三分之二(63%)的牧者覺得「壓力」是他們目前必須解決的問題。這份2022 年出爐的研究結果,是否也呼應了我們當前的情況呢?

有人說,牧職是一份高危職業,特別是活在高度焦慮時代的牧者,他們所承擔的壓力和焦慮甚至大過警消人員,因為他們被視為全時間受薪的「聖職」人員,必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可能牧者自己也這樣相信。因此,90% 的牧者每週工作55 到75 個小時;除了祈禱、傳道、探訪、主持婚禮喪禮之外,也要作有同理心的輔導、有魅力的領袖、有說服力的溝通者、有智慧的人生導師、有活力的異象傳遞者和能開源節流的理財家!

許多牧師都非常努力,卻在離目標還很遠時,先出現了耗竭(Burnout) 的問題。Burnout 即職業過勞,是長期的工作壓力未獲得妥善處理所導致的。根據世衛《國際疾病分類第11 版》(ICD-11),其症狀為:感覺身心靈被掏空、越來越討厭自己的工作,以及專業效能下降。牧師耗竭?這聽起來真不屬靈!是的,牧師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會覺得孤單、挫折、焦慮,也會耗竭。


牧者需要覺察耗竭危機

許多牧者因為出現耗竭的現象無法自處,甚至自我究責。我在過去近20 年陪伴過不少受耗竭之苦的傳道人,他們長期負荷巨大壓力,身體健康亮紅燈,個人及與家人相處時間被壓縮,有的甚至罹患憂鬱或恐慌症,但心中想的仍是「我還可以怎樣再努力一點?」又或以為「再更認真禱告就會好了。」如此忽略自我關顧,有時確是為了「維持專業形象」所致;但更常見的狀況,牧者已經習慣工作與生活不分、忙碌到無暇顧及自己的脆弱面。

關於這一點,我個人深有體會。從主責牧者的職分退下來後,我也很驚訝自己從前怎麼能兼顧那麼多事?!老實說,當時我自己是無感的 —無感於家人的全力相挺、無感於長期睡眠不足,也無感於狂掉頭髮的身體警訊。

潘霍華在《牧養是場冒險》中提到:「每個靈性關顧者都需要另一個人來關顧他(她)的靈魂」、「牧者應當為自己的職責尋求靈性關顧」。傳道人往往專注於服事別人,卻鮮少向內看自己的需要。何況人生總有波折,誰可以與牧者談談他們的信仰掙扎、事奉的挫折、自我懷疑、婚姻關係的張力、親子衝突,甚至自殺念頭?


專業諮商促進牧者健康並成長

牧者需要找一個「我不是牧師」的地方、一個能放任自己宣洩負面情緒的地方,而諮商室正是一個安全的出口。這並不是說所有的牧者都必須尋求專業諮商,但專業的基督徒輔導員可以成為牧者面對壓力與挑戰時的一大資源。

在專業輔導的歷程中,被同理、被接納,有機會更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情緒、對焦過往的未竟之事。我很欣賞、也很羨慕已有不少西方教會機構看見且重視牧者的需要,他們提供營地讓牧者家庭退修,為牧者提供免費的諮商服務,甚至倡導每位牧者都要與心理健康的專業人士持續維持諮商關係。

當然,不是要每週接連不斷地看,也不是非看不可。但有時是我們讓自己陷入窘境,諮商有助於我們轉個彎、看見自己的盲點、跳脫原有的框架,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發現並重整自己內在的力量,因而得到勇氣跨出舒適圈、學習新的事物。

盼望華人教會也能逐步為牧者建立專業資源,讓傾倒生命服事眾人的牧者們得到更好的支持與關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