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翻轉吧教會】主日禮拜程序,一定要這樣嗎?
期數:2023/06
作者:夏忠堅 牧師 ; 圖 編輯部

 ChatGPT已漸漸成為學校、職場的流行工具, 你們教會也開始運用了嗎?

如果牧師運用 ChatGPT 預備主日講道的講章;部分信徒也使用同一段經文、同一篇講題、外加幾個不同的指令詞,私下產出幾篇重點不太相同的講章;又有一些信徒,使用更普及的Google、 YouTube,搜尋同篇講題、同段經文的好幾篇講章與視頻,則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在3C 產品、 AI工具如此普及的年代,主日禮拜中的講道,其功能是否需要重新定位或重新調整?

教導的新模式

在宗教改革前,一般人不可能擁有聖經,也沒能力讀拉丁文聖經。彌撒禮中雖然有「讀經」 與「講福音」,但時間不長,信徒幾乎無從了解聖經,只把讀經、講道當成禮拜的儀式。直到宗教改革後,聖經出現不同語文譯本,加上大量印刷出版、教育普及後,才使得人人有機會擁有聖經、 閱讀聖經,也渴慕更了解聖經。因此,主日禮拜程序中的講道、聽道的教導需求日漸提升,時間加長,甚至成為主日禮拜的最核心單元。

隨著近代教育與傳播的發展,講述功能日漸下降,慢慢被實際操作、討論,及經驗交流取代。 不過至今教會仍然以講述型的講道、聽道為主要的教導模式。甚至運用「成人主日學」、「裝備站」, 把講述型的教導模式更形擴張。

當然,我們絲毫沒有要貶低「講道」、「成人主日學」的價值與功能,正如學校老師的講述仍是重要的教導方法。但是讓我們心急的是,教會對更有效的教導新模式,卻毫無反應。

翻轉程序的可能性

茲以台灣教育界普遍發展的「翻轉教室」為例。 所謂「翻轉教室」,就是將「老師在課堂中教授的課程內容,讓學生在課後討論、練習,並完成作業」 的傳統授課模式,翻轉成為「學生在課前先觀看老師預先錄製的課程內容,然後到課堂上進行討論、 練習,並完成作業」的上課方式。

在「翻轉教室」的普遍應用中,如果牧師願意有更大的突破,就會發現:造就信徒的關鍵,不在聆聽講道,而在於對講道的實踐。因此,你可以想像「主日禮拜程序」,也許可以做如下的改變:

 
主日禮拜時,信徒以誠實與心靈,透過詩歌、 禱告,獻上感恩、頌讚、敬拜與奉獻。之後可以用關心教會事工(報告及代禱)來做轉折,然後立即進行小組分享:分享在上週生活中,如何經歷上帝的作為,如何實踐主日講道信息與每日靈修經文。

小組時間結束後,可以一起獻上回應詩歌, 然後再進行講道。講道主題的安排,不是零星培靈與教導,或先知性的即時感動(有時候當然也會有), 而是一系列的信息教導(經卷或主題)。

主日講道的新角色

這種講道模式,能讓牧師精簡時間,靈活運用 ChatGPT 寫講章,好省下更多時間禱告預備。 至於講章全文、相同主題的每日靈修經文,可預先用 Line 發給所有信徒,也可以刊登在週報上,作為進一步精讀與靈修之用。

牧師在主日講道時,可以靠著聖靈大能,只傳講信息中最精華的部分,講道時間則縮短為 18 分鐘。(有 7,400 萬瀏覽量的 TED 演講網站,每堂演講都不得超過 18 分鐘,所以用 18 分鐘來講道, 時間一定是足夠的。)

講道之所以安排在主日禮拜的後段,是因為講道功能變了。講道不再是單獨的教導,而是未來一週門徒生活主題的總綱與導言。也就是說,藉著這篇信息的感動與說明,讓門徒知道在未來一週中, 如何活出基督的生命,如何活在聖經話語中。

「每日靈修經文」,是門徒當週生活的隨時加油站與鷹架(量身定制的隨時支持系統)。至於下週主日禮拜中,詩歌敬拜後的小組時間,則可用來分享這週如何活出基督、如何經歷聖經。隨後的講道,再進行下週門徒生活的提醒與激勵,以幫助門徒新一週的生活。

這樣的「翻轉」,也許不太符合教會傳統,教會一時不也太容易適應。但進入後疫情時代,在信徒忙碌到不容易參加週間小組聚會的壓力下,這樣的「翻轉」,其實是信徒「翻轉」為門徒;宗教型的教會「翻轉」成門徒型教會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