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分享經濟 分享教會
期數:2016/09
作者:夏忠堅牧師
大陸的滴滴出行將併購Uber中國,大陸政府也適時通過網路預約租車合法化。但相對地,台灣卻可能禁止Uber在台投資案。台灣政府似乎對「分享經濟」(或稱「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有不同的看法。
「分享經濟」是許多企業家、經濟學家看好的未來經濟模式。事實上,「分享經濟」已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不能取代的一部分。在大陸的一線城市,滴滴出行已超越原有的計程出租車,很多滴滴的車並不是職業出租車,而是加入短期出租行列的私人轎車。正好車上沒有乘客,有App叫車、將前往的路線又是順路,就回應呼叫,臨時與客人「分享」自己座車。讓自己賺點外快,城市也可減少行駛車輛、降低堵車、減少污染。Uber在大陸雖然敗給滴滴出行,但Uber服務範圍已遍及70個國家、477座城市,這是最典型的「分享經濟」!
不只是車輛可以共享,房屋、人力、時間等都可以分享。出外旅遊的住宿,可以從Airbnb找空閒房間。目前全球已有190國34,000個城市的200萬個屋主,加入Airbnb的短期出租房間陣容。而人力、時間也可以分享,出遠門時,家中愛犬可以不用住寵物旅館,而是到Rover.com與DogVacay.com找兼差的狗保母。不想出門購物,就用TaskRabbit找空閒的人為你代勞。不想去餐廳吃飯,可以在Feastly找願意邀陌生人來共餐的人。顯然,不論食衣住行育樂,都已經出現了「分享經濟」的模式。
維基百科對「分享經濟」的定義是:「以分享人力與物質資產為核心…運用資訊科技,讓個人、企業、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獲得資訊力量,促使多餘貨品與服務可分配、分享與再利用。」其實,維基百科本身就是分享的產物,由眾多讀者分別撰寫各個條目。
在分享經濟、共享社會火紅出現的時候,教會豈能反而失去分享的本質?「道成肉身」的救贖、「愛鄰舍如同自己」的誡命,不都是分享的實踐嗎?教會要如何建立分享的生命與機制?如何與社會、社區分享一切?
或許,教會可以實施如下的分享行動:
1.每兩個月定一次「分享主日」:可以講述愛、分享、管家職份、慷慨、捨己、兩個小錢、大誡命、好撒瑪利亞人、給小子一杯水等信息。
2.每次分享主日時,每人帶一樣很久沒使用的「好東西」(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但必須是好東西),擺放在「分享室」,散會時請會友到「分享室」用感恩的心自由取用。
3.每半年一次,舉辦「社區分享日—跳蚤市場分享送」。鼓勵信徒把家裡的「好東西」拿出來,也透過各種管道鼓勵社區居民把家裡的「好東西」拿出來。可以設定上午時段收取「好東西」,下午時段分享「好東西」。
4.教會內部設置客房,開放給社區居民招待來訪的親朋好友,但每次不得超過三天(繼續腦力激盪,一定可以找出很多建立分享生活的好主意)。
讓我們一起建造分享的教會,讓人人都可以接觸到基督分享的救贖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