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變與不變
期數:2017/03
作者:夏昊霝牧師

2004年至今 Google年度前五名關鍵詞變化


本表格數據參考自「Google搜尋趨勢」(http://www.google.com/trends/)

過去《脈動》專欄的數據觀察,都是從Google熱搜趨勢中,認識過去一個月在台灣,網民所關心的議題。這次讓我們一起回顧從2004 年Google 開站以來,台灣地區使用者的搜尋興趣變化。
 
世界在變
 
觀察以上圖表,我們不難發現2004年的台灣網民,對網路的期待仍然停留在取得想要的服務階段, 無論是歌詞、遊戲, 還是音樂mp3 的下載取得,顯然當時網路社群的概念還不發達;事實上當時網路能提供的服務也僅止於此。05 年「MSN」這個詞條,進入了前五大搜尋排行榜,透過網路進行個人通訊的熱度,開始發燒。06年「Yahoo」這個詞條擠入了排行榜,這家從1995年就開始服務的知名公司,之所以在2006年才擠入搜尋排行榜,大概跟她在2006年推出了YahooMessanger這款類似MSN的即時通訊軟體,不無關係。07年,「Google」也擠進了排行榜。08年,「Youtube」影音服務加入了排行榜。09年「Facebook」加入了排行榜前五名行列,此後一直到今天,Facebook、Yahoo、Google、Youtube四個詞條,就一直名列台灣搜尋排行榜的前茅了。直到2016年,一個全新的詞條「線上看」,終於打破了四強獨大的僵局。
 
從趨勢變化可以見得,網際網路的發展從2004年開始至今,對台灣人而言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角色轉換」。第一個階段大約從2004年開始,到2011年告終。在這個階段中,網際網路是個人興趣與資源取得的來源。第二階段大約從2007年開始興起,一直到現在還在進行,是「社群交友」應用的蓬勃發展階段。而2016年開始,我們不難看見一個新的階段正悄悄成形,傳統電視傳媒產業正在改變。如今Youtube已成最大的影像內容供應平台,並且帶動了另一波類似的服務,也就是所謂的「線上看」。我們或許正站在人類文明從文字表述,轉化進入影像表述的過程。網路上流行的一句老話「有圖有真相」,或許正好能一語道盡這個變化的精髓。畢竟無論你說得再多,寫得再多,可能還比不上一張圖,能夠表述的更多。
 
教會呢?
 
反觀教會過去10年的發展歷程, 教會小組化、敬拜讚美化的盛行, 一直到現在流行喊的「新媒體」。某個角度來看,這也是教會對社會文化改變的自然回應。教會小組化講究的是肢體關係的建造與深化,這是社群交友趨勢發展下,教會必須面對的發展方向。從敬拜讚美運動的發展,直到如今新媒體的熱議,都顯示了教會對傳統「文字表述」方式(無論透過講道、禱詞或文字) 的反思, 從而預備更多藉由音樂或媒體影像,來深化表述情感與思想。這些發展趨勢都是好的,也都其來有自,更回應了活在時代社會中的弟兄姊妹需要。然而我們也必須問:我們真的把這些好的發展,發展好了嗎?
 
姑且不論聖經中的小組化結構與神學,而單從台灣人文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小組因為人數少,更容易讓弟兄姊妹在肢體關係中,敞開表述自己,進而彼此幫補與扶持,這與網路社群所能達到的果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可是台灣的許多小組聚會,流於形式,或僅為大型聚會的家庭號、縮小版,成了主日講台外的另一個週間講台,所有的互動模式依然是一人主講,眾人聆聽。那麼相較於網路社群的赤露敞開,你來我往,許多教會的小組功能,顯然還有許多進步空間。
 
我們也暫時不談聖經中的敬拜神學與形式,而單從台灣社會文化發展的趨勢來看,無論是音樂的敬拜讚美或新媒體的應用,這些都是一種異於傳統而更為活潑的「新表達形式」,這與Youtube、「線上看」,甚至「自媒體」興起的社會發展趨勢,不謀而合。
 
然而談到「表達形式」,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更真實的問題:「我們真的有內容要表達嗎?」隨著自媒體的流行,人人都成了拍片高手。但自拍者眾,好片卻依然寥寥無幾,為什麼?因為網路上多如過江之鯽,卻如流水帳般乏善可陳的內容,是無法引人興趣的。那麼若敬拜讚美只是唱唱詩歌,弟兄姊妹的生命中,卻沒有故事要對神陳明;若新媒體只是講話方式的改變,弟兄姊妹的生命中卻沒有活水江河的泉湧,那麼就算表述方式不斷創新,教會恐怕依然不脫內容空泛的舊姿態。
 
作個有內容的門徒
 
那教會該怎麼脫離舊姿態,回應新時代呢?關鍵無他,依然是老答案,「門徒」兩字而已。耶穌給我們的教導,就是要我們進入各種各樣的萬民之中,這些萬民有人講中文,有人講英文;有人點頭表達肯定,有人搖頭才是肯定;有人吃素,有人吃葷;有人愛跳舞,有人愛靜默;有人「落伍」得不會用email,有人卻已「先進」到不再用email了。
 
萬民看來瞬息萬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因為耶穌給我們的使命是,使萬民都做主的「門徒」。因此有講中文的門徒,也有講英文的門徒;有點頭的門徒,也有搖頭的門徒;有吃素的門徒,也有吃葷的門徒;有跳舞的門徒,也有靜默的門徒;有落伍得不會用email 的門徒,也有先進到不再用email的門徒。
 
中世紀唱著葛利果、啟蒙時吟著巴哈賦格、十九世紀和聲美學、二十世紀短詩讚美、二十一世紀節奏鮮明,基督徒的表達形式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不斷在變。但不變的是,他們渴望用他們所能及的方式,對神有所表達。而一旦任何表達形式成了缺乏內容的「純形式」,那種表達形式就會過去,長江後浪推前浪。
 
無論是傳統聚會、團契、小組、細胞小組、G12、幸福小組,基督徒與肢體的互動方式,也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不斷在變。不變的是,他們都渴望用他們所理解的方式彼此相愛。但當任何組織結構成了缺乏內容的「純組織」時,那個組織形式就會過去,一代新人換舊人。
 
內容不會因聚會形式或組織結構的改變而變得更豐富,就像人類對社群需求的渴望,不會因為網路發達,就變得更強烈了一樣。基督徒的生命內容,來自於我們內在生命與聖靈的連結,正像枝子的養份來自於葡萄樹一樣。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祂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十四:26)在這瞬息萬變的世代,基督徒的樣貌也多元而豐富,但不可或缺的是,我們都必須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基督的門徒!


脈動講道大綱
基督馨香之氣
哥林多後書二:14-17

一、門徒的身份:常在基督裡誇勝的人
二、門徒的生活: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
三、門徒的事奉:作死的香氣叫人死、作活的香氣叫人活。
  (凱旋遊行中,鮮花香氣成為將士的榮耀,也成為俘虜的苦難警訊)
四、門徒的見證:在神面前憑著基督說話(活出見證)

﹡本信息建議大綱,供教會牧職同工,依教會面對時事之需要,自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