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巴爾幹2017 宣教異象之旅-最終回
期數:2017/12
作者:夏忠堅、林淑貞

巴爾幹2017宣教異象之旅-最終回

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蒙特內哥羅阿爾巴尼亞馬其頓保加利亞羅馬尼亞

 

巨人的身影 

史高比耶的市中心是馬其頓廣場,廣場中心豎立著亞歷山大騎馬的雕像,高12公尺,建在10公尺高的基台上,是全世界最高的亞歷山大雕像。他父親腓力二世的雕像就在附近,但可小得多了。亞歷山大騎馬雕像雖然高大耀眼,不過駐留雕像旁邊的旅人卻不多,可能大家都去德蕾莎修女紀念館了吧!

德蕾莎修女紀念館距馬其頓廣場不到一百公尺。紀念館前有座德蕾莎的雕像,比她實際131公分高的身軀高出許多。但即使雕像再高、紀念館再大,豈能訴盡這個小修女所做的偉大事蹟?

公元前336-323,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創立了橫跨歐亞非的帝國。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軍事統帥之一

當亞歷山大全高22公尺的雕像完工時,希臘提出強烈抗議,因為希臘認為亞歷山大是屬於希臘的。德蕾莎修女在史高比耶出生,在馬其頓生活了18年,她的工作卻都在印度加爾各答。馬其頓修建她的紀念館,印度政府應該是不會抗議的。緊鄰德蕾莎修女紀念館的,是一座金碧輝煌的東正教教堂。教堂前門可羅雀,但進入德蕾莎修女紀念館的,卻遊人如織。

一個人的偉大,不在於有多少人為你效命;乃在於你的生命擘開分享給多少人!

生命的吶喊

保加利亞的聖索菲亞教堂,建於6世紀,一座玫瑰色拜占庭風格教堂,用紅磚建成,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就是因得名。索菲亞教堂鄰近還有更大金碧輝煌的亞力山大教堂,和美麗的俄羅斯教堂。然而這許多教堂能解決人們痛苦嗎?

在這些教堂中間的路邊小公園裡,有一座痛苦吶喊的人群銅雕,也許這座銅雕正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再思新教宣教策略

高聳的索菲亞女神圓柱雕像,是索菲亞市區的地標。女神一手停著貓頭鷹,代表智慧;一手拿著桂冠,代表和平。這個位置原先樹立的是列寧雕像,蘇聯解體後,才換成索菲亞女神。

雕像的四面路口,分別有天主教堂、東正教堂、猶太會堂、清真寺。是巧合,還是要彰顯宗教平衡?為什麼沒有新教教堂新教在保加利亞,被天主教、東正教視為異端,可能因此而上不了面吧!

然而, 再次深思新教在東歐、南歐、巴爾幹的宣教策略: 到底新教需要從天主教、東正教中, 把不清楚救恩的掛名信徒努力「搶救」出來, 加入新教教會? 還是選擇努力進入天主教、東正教中, 帶動「顛覆」性的更新復興,使天主教、東正教中的大量信徒可以明白救恩、經歷重生,追求屬靈成長?

甚至, 對於新教在伊斯蘭教、猶太教中的宣教策略, 是向他們傳福音, 把人「脫離」伊斯蘭教、猶太教, 使他們加入教會, 過基督徒生活? 還是帶領他們清楚重生得救, 栽培、幫助他們在穆斯林、猶太教生活中, 過真實的基督徒生活?

在車上看著一瞥而過的索菲亞女神雕像, 一時之間, 我也想不清楚這麼複雜巨大的問題!

手臂上的耶穌刺青

在保加利亞北部大沃爾諾特(Veliko Tarnovo)投宿的飯店,地點絕佳,飯店相當大,但服務人力稀少、服務品質無可恭維。第二天早餐更慘,頗有飢民搶不到糧食的困窘。為了要趕往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參加華人教會下午1的主日崇拜,我們簡單吃了早餐,就匆匆路了。

到了半路加油休息站,大家都下車喝咖啡、吃餅乾。兩位休息站的服務帥哥,一個手臂刺著耶穌畫像,一個穿著福音T恤。想當然,這兩位應該都是東正教信徒。

刺青耶穌畫像與穿著福音T那個穿著福音T恤、為我們煮咖啡的帥哥,在我們要上大巴士時,坐在外面的咖啡座抽煙,還跟我們揮手道別。但願福音真理不只是刺青在手臂上,而是銘刻烙印在心中;穿上的不只是福音T恤,而是以基督新人為外衣。

在寄居之地  擴張帳幕

我們準時抵達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伯利恆華人基督教會,參加下午1點的主日崇拜。他們朗讀聖經半小時、唱詩歌半小時。到了2點,會堂坐滿人,主日崇拜正式開始。

伯利恆華人基督教會主日崇拜租用當地浸信會伯大尼堂,週間聚會則在布加勒斯特著名的紅龍市場辦公大樓內,聚會從週一到週六。

教會會友大都在紅龍批發市場設攤,市場下午2點陸續收市後,信徒會參加各樣聚會,因此聚會不斷。週一是佳音團契、週二成人查經班、週三青年團契、週四禱告會、週五詩班、週六學生團契。

伯利恆華人基督教會(右上圖)從2000年4月開始租用現址,現在約有120位成人信徒,兒童主日學 約有40位。週六有中文學校,吸引華人社群的子弟,盼望藉此福音外展。教會目前正規劃參與羅姆人福音事工,嘗試推展跨文化宣教。伯利恆華人基督教會目前的計畫是購地建堂,希望可以購置300坪土地,預算大約需要60萬歐元。

深願上帝使用伯利恆華人基督教會,得著羅馬尼亞的華人,也能向寄居之地的其他族群,跨出宣教的行動!

羅馬尼亞的呼聲

羅馬尼亞約有1,900萬人,5年前約2,400萬因為10來,有1,100萬人移民到歐盟其他國家,因為10來,有1,100萬人移民到歐盟其他國家,而且移民出去的,多是菁英專業人員。一個國家怎麼能承擔這麼多菁英人口外移?這是加入歐盟後的副作用,怪不得羅馬尼亞也一直有「脫歐」 的呼聲。

羅馬尼亞82%人口信仰東正教、3-5%信仰更正教,新教人口比其他東歐與南歐國家高一些。 新教中主要有靈恩派、浸信會、弟兄會、獨立教會。其中獨立教會成長最快,10年成長率約有 200%,敬拜、牧養比較不用傳統方法。

新教之所以成長緩慢, 主要原因是過度保守、傾向律法主義。當蘇聯解體, 西方文化傾洩而入, 吸毒、同性戀、性開放也不設防地傳入, 教會為防止這些情慾罪惡, 卻又矯枉過正。新教強調不喝酒、不跳舞( 甚至, 羅馬尼亞文譯本聖經, 連「跳舞」這個字都用其他詞句代替) ; 聚會時要求男女分坐、姊妹蒙頭穿裙、男士穿西裝。甚至, 要求信徒不得參與群眾性運動比賽, 不收看運動比賽轉播。似乎,共產集權統治的文化仍然存在於教會中。而這些律法要求,正是新教宣教的大阻礙。教會雖然也想改變,但卻不知從做起。

Mihai Lindell是羅馬尼亞歸主協會的負責人,他介紹自己:「我1999年來到羅馬尼亞,原來是電視新聞記者。」Mihai穿著一件網球明星的粉絲T恤,對新教的保守態度一再搖頭,特別對於反對群眾性運動比賽,更是不以為然。

歸主協會在羅馬尼亞的主要事工有: 跨文化宣教士關懷、宣教新視野教育課程推廣、領袖發展培訓、門徒訓練。歸主協會還設立未婚媽媽關懷之家, 關心未婚懷孕少女, 也進入學校開展「生命保護教育」, 進行反墮胎教育及性別教育。 

高大的Mihai有點無奈地說:「羅馬尼亞是全球墮胎人口第3大國家;近年來,同性戀更大為流行。羅馬尼亞不像歐洲,反而更像美國中部保守地帶。因此雖然教會反對墮胎、反對同性運動,但對這些現象似乎無能為力。我們真需要你們為我們禱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