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故事,講述了這個年輕人的命運。
他的錢很快就揮霍光了,直到最後要吃牲畜糧食時才意識到,即使是自己家裡的僕人,也過得比他好。於是,他決定回家,並預先在心中排練遇見父親時該說些什麼。
與此同時,父親每天都在焦慮地倚門佇望,渴望他那忤逆的兒子回來。突然,有一天,他看見遠處有一個朦朧的身影,拖曳著沉重腳步,朝著村子走來。當他瞇起眼睛極目望去時,認出這個衣衫襤褸、幾乎無法辨認的身影,竟然是他的兒子!
然後他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奔跑!
老人家撩起長袍,露出雙腿,樣子極不莊重。他奔跑的距離之長,叫每個看到的人,都會被嚇呆。這個有影響力的地主、社會的支柱,竟然放棄尊嚴。他滿腦子所想的,就是歡迎他的兒子回家,全心全意地把迷失的兒子摟在懷裡。
這個曾經離棄他的兒子,曾無情地傷害過他。兒子暗示他想要過的生活,就像老人家已經去世了一樣。
與此同時,兒子在街上徘徊,擔心自己是否會否被接納。甚至想說父親只要把他當作卑微的僕人收留就可以了。
然後是一陣哭號、交錯的手臂、深情地擁抱,傳達了一個引人非議的信息:憐憫、恩典、愛、寬恕,取代了原本該有的生氣、批判、憤怒。而兒子本來該被指責為屈辱、丟臉、羞恥、失去尊嚴的,現在反而全歸到父親身上。只因為他奔跑!
這個故事包含了一種強烈的文化衝擊,就像被蠍子的尾巴刺痛,阿拉伯的觀眾們完全目瞪口呆。這位父親的形象,因愛兒子而蒙羞。他自貶身分,顏面掃地。但在歡欣喜悅的和解中,一切榮辱都被置之度外了。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一個貫穿耶穌許多比喻的核心主題:前我失喪,今被尋回!
其他奔跑的人
我們在福音書中,有看到其他奔跑的例子嗎?這在文化上的意義重要嗎?在所有福音書的結尾,都記載著一項值得注意的事件。那些跟隨耶穌,在祂傳道、教導、醫治、受難,和死亡的過程中,與祂同行的人,最後不是從耶穌的墳墓裡跑出來,而是往那裡跑去!
我們讀到關於耶穌空墳的最早目擊者—婦女們到那兒去,為屍體做防腐處理。她們奔跑著離開墳墓;成年的女性,撩起衣裙,在公共場所奔跑!是什麼使她們奔跑的?是什麼使她們忘了尊嚴和羞恥…,而如此奔跑?
是什麼能讓一個阿拉伯女子奔跑?我想,她們和其他人一樣,都是為了匆忙趕路,或為了趕緊離開某些場景。對她們來說,在公共場所奔跑,必定有相當緊急的事。我唯一能想到的,阿拉伯女性在公共場合奔跑,就是當她們到麥加朝聖時,在城外兩座小山之間的奔跑。這是朝聖過程的一個環節,穆斯林們藉此再現當年夏甲為兒子以實瑪利尋找水源的情景。而夏甲之所以奔跑,是因迫切想找到生命之泉。
讓一些穆斯林評論員感到震驚的是,福音書在有關耶穌復活的敘述中,強調最先目睹這座空墳的,是一群婦女。這一點很值得注意,因為與現在一樣,當時的律法規定,一個男人的證詞相當於2 個或 4 個女人的證詞。評論家們認為,如果要使復活的故事可信,那麼,如果第一個證人是一個有聲譽和地位的人,不是好多了嗎?有時候,耶穌的故事好像與正常文化南轅北轍,這就是其中一例。從某些方面來看,這使得福音書的記載更
有真實性。當然,如果這是一個虛構的敘述,作者大可想出一個更有分量的證人!
當我們談到耶穌復活的話題時,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和現在一樣,人們對整個「空墳」的故事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那麼,為什麼那些中東婦女要跑離耶穌的墳墓呢?她們當時的心情如何?她們的情緒似乎是欣喜雀躍、害怕又期望,而且百感交集。她們之所以有這些情緒,是因為她們找不到耶穌的屍體。她們看到的,不是一具破碎的、被刺穿的、面如死灰的屍體,而只是一座空墳!
當這些婦女們衝進男人們聚集的地方,匆匆分享她們所見到的一切時,我們看到了另一個驚人的發展;這次換男人們奔跑了!他們撩起長袍,奔向墳墓。而當他們鑽進陰鬱的墓穴時,只看到先前裹屍的繃帶。
耶穌的復活使得他們奔跑,使得他們無視旁人。他們不在乎自己的尊嚴,把所有擔憂拋諸腦後,只為了親眼見證耶穌的復活。
這時,太陽冉冉升起。清晨狂奔的腳步聲,預告了一個新信念與盼望的來臨!
本文出處:《阿拉伯的耶穌》:<第四章 > 語言:奔跑。基督教福音協進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