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年獲得中國小姐選美冠軍的張淑娟女士,在淡出鎂光燈34年後,再次登上媒體版面與上個月Google搜尋趨勢排行第一名。曾經笑容可掬,如今卻聲淚俱下的她,之所以再次成為媒體焦點,全因某政論節目中的名嘴,為了打擊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先生,而懷疑蔣父蔣孝嚴先生,曾於多年前與張女士有染。
30 年前的往事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這次事件卻掀起了台灣社會的反思:有必要把選戰打得如此骯髒嗎?多份民調顯示,年輕族群尤其對這種利用上一代道德瑕疵「黑化」下一代的行徑反感。
名嘴的影響力
或許是台灣人愛管閒事的好奇心掛帥;也或許是台灣人總能在各大名嘴對政事與社論的妙語如珠中,找到「出一口氣」的解氣感,台灣人愛看政論節目的程度,早已有目共睹。這些政論節目,吸收了大量過去習慣收看八點檔連續劇的觀眾,搶佔節目播放的黃金時段,每週甚至每天輪番在各大電視台播放,往往也因此成為電視頻道的收視主力、電視台的鎮台之寶。
台灣電視史上,共開過至少 97檔各色政論節目。目前還在線播放的共有 22 檔,其中 5 檔播放至今,已超過20年。政論節目遠比任何綜藝節目或連續劇,還要來得長壽!唯一比政論節目更長壽的,大概也僅剩新聞播報而已了。如果新聞播報員是陳述事實的人(雖然很多台灣人不一定如此認同),那麼政論節目中的評論員,就成了教導大家如何解讀時事的老師(反而很多台灣人如此認同)。結果,許多台灣人早已沒有固定收看新聞的習慣,卻願意固定「吸收」政論節目中,本就充滿主觀意見與臆測的各種評論,並任憑這些立場各自鮮明的「老師」,為自己建構對社會的感知。
政論節目不只在各大電視台高調展開,也在其他媒體平台雨後春筍。單單目前還在進行的政論性廣播節目,就有 20 檔;政論性網路節目,也有 30 檔。眾多政論節目,難免左右民意,也成了台灣黨派參考風向的指標,甚至影響了部分政治人物的政策決定。於是挾著高人氣、握著麥克風的名嘴們,成了掌握前所未有話語權的影響力大戶。偏偏權利的不對等,是霸凌的溫床。於是政論節目捧紅了眾多名嘴,卻也鬥臭了許多人。
麥克風力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對需要自己從海量資訊中,篩選出有用資訊的過程感到疲乏。於是我們停止探索,寧可相信人工智慧從使用者觀看次數或過往消費習慣中,為我們透析出來的「推薦商品」或「推薦內容」。同樣的,在新聞資訊爆量、每一則新聞背後都充斥各種不同解讀的當代,人們早已對吸收資訊疲乏於是一個似乎跟自己一鼻孔出氣,又能預先幫自己從海量資訊中,篩選並解讀出一葉扁舟的「眾名嘴老師們」,就成了麥克風前的座上嘉賓。
但當我們放棄對資訊的分辨解讀,並把這些權利交給別人,甚至對他們所說的毫不質疑時,他們就從我們手中獲得了「麥克風力」。他們手中的麥克風,表徵著一種權力;透過那些麥克風,他們的觀點,可以輕易成為我們不假思辨就信以為真的事實。當人們「毫不質疑地降服於」麥克風力,其實就是在「膜拜」那些能夠手握麥克風的人。因為聖經中「敬拜」一詞原文的意思,就是「降服」。
於是,台灣民眾開始隨著麥克風前的名嘴觀點選邊「戰」。而每個麥克風前說風是風、說雨是雨的名嘴們,也各自成了不同群體眼中的諸葛亮、救世主。結果「張淑娟」可以跟「蔣萬安」扯上恩怨,就連「外星人」都可以跟「美蘇冷戰」掛上關係。
不屬世界,卻贏得世界
這種「麥克風力」,又何嘗沒有發生在台灣教會中呢?當教會群體中,只能有一個人握著講台的麥克風時,這種教會中的話語權不對等關係,就已產生,也把台上的講員,推進了一場巨大的試探。不幸的是,許多牧者的異象,從此成了教會全體的異象;牧者的領受,成了教會全體的領受。於是聖經中眾多不討神喜悅的罪中,教會竟然可以特異化「某個罪」,並讓它成了基督徒群起圍攻的十惡不赦,撕裂了教會與社會的關係,帶來了世代與族群的對立。聖經中的「彼此順服」,從此成了「順服權柄」;聖經中的「彼此對說」,從此成了「單向述說」;聖經中的「合而為一」,從此成了「合於一人」。食髓知味者,甚至希望自己能站上「山頭」,好讓自己的麥克風力,能走出教會,擴及社會。然而,這不是「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因為我們不可能用不屬基督的方式,建造屬基督的國度。
今年的領袖高峰會中,安迪 ‧ 史坦利牧師在《不屬世界,卻贏得世界》中,震耳欲聾地提醒我們:耶穌來是要啟動一個徹頭徹尾完全不同的國度。這個國從國王到子民,都不是為了「贏」而生,反倒滿心努力為了成就別人,而故意「輸」。耶穌所活出來,讓我們看見的「神榮耀的光輝」,從來都不是爭搶「麥克風力」。事實上,祂正是被文士與祭司用「麥克風力」給喊上十字架的!耶穌用盡一切活出來的榜樣,卻是十字架上的「捨己力」,祂還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教會,放下麥克風,背起十字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