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會堂該多大?

文:華理克牧師

                                                                                                                                           譯:趙漢儀
 

果你聽過馬鞍峰教會的故事,你一定知道在1992年我們搬來這個堂區前的12年,都一直在搬遷,總共換了67個聚會點,打破了一般植堂守則─聚會點要固定!我們一直到超過1萬人聚會時,才擁有第一個屬於我們的會堂。

所以我從來不認為教會的會堂(聚會點)是教會落實宣教使命的關鍵因素。

然而,在哪裡聚會對教會事工的落實仍然很重要。從馬鞍峰教會過去的經驗,以下四點可供您參考:

別讓鞋子告訴腳能長多大

會堂不是不能改變的,要跳出框架來思考,不要以會堂的大小來思考教會的發展。當會堂已經影響教會發展時,就是尋求改變的時刻了。可以增加聚會堂數或找新聚會點。改變是勢在必行的。

確定有足夠的聚會空間

當會堂坐滿八成時,就要再增加一堂聚會。許多教會不這麼認為,總認為還有些空位沒坐滿,這是他們發展之所以進入「停滯期」的原因之一。等哪天教會真的坐不下時,他們就會體驗到彼得•魏格納(Pete Wagner)所說的「社會學性的扼殺」(sociological strangulation),即一個建築物扼殺了一個教會的增長。

確認你的會堂不會太大

另一方面,你的會堂也可能太大了。許多教會的會堂太大,所以人總是坐不滿。會堂太大也會阻礙教會的發展。假設你只有二百名會友,卻坐在可容納七百五十人的禮堂,看起來空蕩蕩的,好像沒幾個人。但如果你有九十名會友坐在可容納一百人的會堂,那才是教會看來該有的樣子。空椅子太多的會堂是很難營造出溫暖、親密的氛圍的。

會眾愈少,講員就愈要靠近他們

會眾人數愈來愈多時,講台就要往後退或升高。如果聚會人數只有五十人,講台只需距離會眾幾呎即可,不要管是否有講桌或舞台。

本文摘自 Rick Warren's Ministry Toolbox《4 Simple Rules About Where Your Church Me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