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EMPOWER
夏忠堅 

據內政部9月22日公布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六月底低收入戶有13.7萬餘戶,較去年同期增加20.2%,中低收入戶則有7.1萬戶,較去年底增加一倍。以絕對數字而言,去年底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人數總計四十三萬四千人,今年六月暴增為五十六萬六千人,也就是說新貧族多了十三萬人!


內政部分析,主要是《社會救助法》新制實施後,調高最低生活費及放寬審核條件所致。然而,之所以會放寬條件,當然是反應現實的需要。而根據主計處在8月所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2011年所得最高20%與最低20%家庭,原始貧富差距達7.75倍,是史上第二高,顯見國內貧富差距並未改善。


本會的「急難家庭救助計畫」,關懷的對象是發生急難而經濟陷入絕境的家庭,「弱勢兒童課後陪讀計畫」是弱勢家庭的國小學童,「1919食物銀行」則針對長期弱勢的貧困家庭。其中對急難家庭的救助,從2003年以來,已累積資助超過6500個家庭(每個家庭2萬元),陪讀計畫自2004年以來,累積資助超過13000個人次的孩子(每個孩子每月1200元),而食物銀行雖然今年才全面展開,但單單從一月到九月止,就已透過設立在260個教會的1919實物銀行分行,發出12,930份食物包(每包價值近2000元),嘉惠3,111個家庭。


然而本會更看重的是,這些工作的設計,並不只是「給他們魚」,而是使他們「有能力捕魚」。


聖經曾記載一段特別的事蹟。有一天,使徒彼得與約翰要到聖殿去,經過美門口時,有一個生來瘸腿的,向他們要賙濟。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於是,那人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就走著、跳著讚美神。


就信仰的角度來說,這是一段神蹟;而就救助或服務工作來說,這是在做「賦能」(Empower)。所謂「賦能」就是幫助人,使他的力能可以發揮出來,而不必再一直依靠別人的幫助。「賦能」其實就是所謂的「給他們魚,不如教他們捕魚」!


我們期待我們所建置的「弱勢兒童課後陪讀班」,能幫助這些孩子們在品格、學習能力、自我形象、人際關係上,都能提升。使他們未來有能力「捕魚」。我們也期待「急難家庭」經過適時的救助及關懷志工的陪伴,而能度過難關,開展新的人生。而接受「食物銀行」救助的案家,我們也期待他們因著關懷志工的陪伴與關懷,而能逐漸走出陰霾,走進健康知足的人生。


讓我們一同攜手,幫助失去機能的弱勢族群,「賦能」(Empower)他們,使他們有朝一日也可以成為「賦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