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與陪伴
 
                                                                                                                                                     
                                                                                                                                                      夏忠堅

試院長關中先生才貌雙全的女兒關雲娣,疑似因為產後憂鬱症於上海墜樓死亡。關院長夫婦親往上海接女兒「回家」,他們夫婦捧著女兒遺照,神情哀戚、痛哭不止的身影,令人動容。習慣灑狗血的傳播媒體、無所不評的電視名嘴,這次相當約束,沒有人評述「院長登陸」、「關雲娣婚姻狀況」等,只給予溫馨關懷的報導。其實,對於遭逢意外打擊的關院長夫婦,或其他遭遇急難痛苦的人們,他們所需要的就是關懷與陪伴!

     據精神科醫生的臨床統計,產後婦女有憂鬱症狀的,大約佔產婦的10%~20%。而減緩產後憂鬱最有效的方法,是「傾聽」與「陪伴」。其實豈止是對產後憂鬱婦女,對所有遭逢急難、經濟困頓、弱勢家庭來說,「傾聽」與「陪伴」也都是最佳處遇。就算是已經有創傷症候群,藉著「傾聽」與「陪伴」,也都能抒解情緒、舒緩症狀。

     在救助協會的「急難家庭救助計畫」中,我們給予急難個案的救助金僅有二萬元,但是卻分四次撥款。並要求志工必須每月至少一次、連續四個月去訪視個案(還有不少志工是每週一次訪視關懷個案)。之所以運用這樣的工作模式,是因為我們認為「傾聽」與「陪伴」,遠比急難救助金來得更有效。而從過去八年五千多個個案服務,也證實的確如此。

     救助協會的「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計畫」,過去七年來已資助超過10,340人次的孩子。而在每次陪讀班師資訓練中,我們也都不斷對陪讀班老師強調:陪讀班不僅是陪讀,而是生命的陪伴;不只是陪伴一個兒童,乃是陪伴一個家庭。

     至於今年開始的「1919食物銀行」,更是透過每次發放食物包的機會,同時對弱勢家庭進行關懷與慰助。這和其他類似公益團體請人去食物銀行領取物資,是有很大的分別的。

     捐款行善已經是台灣的主流文化,然而我們更需要建構一個「傾聽」與「陪伴」的社會。

     弱勢家庭如果有人傾聽與陪伴,會變得更健康強壯;急難家庭若是有人傾聽與陪伴,就能度過艱難;貧窮缺乏的家庭若是有人傾聽與陪伴,就能有力量度過困窘;走不下去的人如果有人傾聽與陪伴,就能找到出路。

     傾聽與陪伴具高度互動性,也是每個人的需求。當你付出代價去傾聽與陪伴別人時,其實別人也正在傾聽與陪伴你。傾聽與陪伴是每個人都可以付出的行動,只在於你願不願意而已。

     歡迎你參與救助協會的「急難家庭救助計畫」、「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計畫」、「食物銀行」,來傾聽、陪伴許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