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支持 不要跳

夏忠堅牧師

富士康一九八八年開始至深圳設廠,現有員工六十多萬人,二○○九年度營收為新台幣一兆四千二百多億,二○○八年出口總額佔全中國大陸的3.9%。因此,富士康「十二跳」事件不但引起兩岸社會矚目,也引起官方高層關注。

今年一月廿三日起至五月廿六日,富士康的不同廠區共傳出十二人跳樓事件,三月有二人、四月有三人、五月有六人。

於是,各界紛紛揣測「十二跳」的原因。有人指責富士康是血汗工廠、加班太多、工資偏低、勞動條件嚴苛。但後來的調查卻證實富士康的工資、福利、工作環境,都比其他工廠更好,是勞工競相應徵的工廠,主管部門的調查也證實管理沒有缺失。

也有人說富士康管理太過嚴格、太軍事化;或者說,工作太枯燥呆板、壓力太大。但更多討論的焦點是:工作人員人際太疏離、缺乏情感支持、新生代缺乏抗壓性。

雖然富士康的廠區設有游泳池、健身房、購物中心、網咖等娛樂休閒設施。但以龍華廠區來說,全鎮四十萬人口中,就有卅八萬人是富士康員工,儼然是個工廠城市。但這城市卻沒有一般市鎮的社會關係、家庭單位,只有機械式的工作廠房與冰冷的宿舍。在缺乏人際互動下,沒有家庭溫暖、友誼支持、無法承受壓力,或感覺人生失去意義的人,就有可能選擇一了百了的絕路。

面對「十二跳」的危機,總裁郭台銘迅速地進行危機處理。宿舍裝設防護設施、成立「關愛中心」、心理醫生駐廠進行諮商輔導、設置心理諮商熱線電話、組成關懷互助小組、高幅度加薪、主管安排會見基層員工等等,企圖為員工架設層層保護支持系統。

以每年十萬人口自殺率來看,全球最高的是白俄羅斯35.1,以鄰近國家來看,中國大陸23、日本22.4、韓國21.9、台灣17.2,而全球平均值是15。

台灣自殺率雖然只略高於全球平均值,但是我們不能只冷眼看富士康「十二跳」,卻無視於台灣社會全家燒炭自殺事件頻傳。其實,自殺者常常是因為支持系統崩潰。富士康有郭台銘不顧收益降低的付出代價,為員工架構自殺防護系統,加強員工正向生活機能。而面對台灣許多遭逢急難、支持系統瀕臨崩解的家庭,有誰能夠伸出援手,也來為他們架構防護系統?

其實,不一定要砸大錢,不需要花費多大功夫,只需一點急難救助金,一點溫暖的陪伴,許多家庭、許多人就可以走出陰霾,度過難關。

救助協會自二○○三年至今,已完成
急難家庭救助個案四千二百個,
歡迎捐款支持「急難家庭救助計畫」。

 
歡迎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