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
 
 
   塑造「賓至如歸」的教會

文/華理克
譯/陳為齡


個教會會增長的原因有很多。有時人們到某間教會,是因為牧師的信息精彩,或敬拜音樂感人,但也可能是因為喜歡兒童或青少年團契的節目內容。

你們教會夠友善嗎?

  然而,我相信教會增長有一個常被忽略的因素,那就是:增長的教會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所有教會都會以為自己夠友善了,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對聚會數年以上的「老」會友很友善,但對新來的人就沒有了。

  一個新來的人踏進會堂後的前12分鐘,是影響他們是否再回來的關鍵。因為你可能再也沒有改變他們第一印象的第二次機會了。當非基督徒第一次進入你教會時,他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害怕!會友們怎麼看我?他們會做什麼?我是不是要簽甚麼名、唱甚麼歌、捐錢,或說些什麼話?這些新來者通常搞不清楚狀況,有時嚇都嚇死了。

  面對這些新來者(我從不稱他們為「訪客」 --- 那是指「拜訪一下就走的人」!)的第一要務,就是讓他們放輕鬆,然後你才能和他們溝通。當人們害怕時,就會築起心防,例如他們會這麼想:「看你會不會對我說教!」不管你的信息有多精彩,除非他們把懼怕除去,否則更本聽不進去任何福音。你需要讓他們放輕鬆。

讓你們的教會「賓至如歸」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以下有幾個小法寶:

  • 保留最好的停車位

    這麼做能顯現出教會的貼心。好比你在家中宴客,難道不會盡力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你會擺上最好的銀製餐具,甚至在擬定菜單前,還會先探聽他們的口味。同樣地,對待教會的客人也該如此。


  • 在會堂外安排招待

    要在會堂外的園區策略性地安排招待。在馬鞍峰教會,我們有一個不貼心的安排,就是每個新進到教會的人,至少都會有三個以上的人跟他們握手。我們會在停車場安排招待。為什麼在停車場呢?因為人們通常不喜歡在聚會時被當眾問候,但喜歡私下被歡迎。
  • 設置詢問台

    設置詢問台,上面放各樣資料,幫助新來者瞭解狀況。比如,掛一張教會平面圖,清楚標明教室和洗手間的位置。提供有關教會的單張,方便新來者帶回家閱讀。最重要的是,要安排招待指引方向。但你得確定你所安排的招待知道洗手間的位置,以及孩子們該到哪間教室!


  • 進門時播放背景音樂

    在美國,各個公共場所幾乎都會播放背景音樂,如電梯、洗手間、餐廳等。為什麼?因為人們希望聽到音樂。如果你走進一間教會,發現大家都靜默不語,沒人在乎你進來,那你一定會不舒服。相反地,如果你聽到愉悅的讚美旋律,就舒服多了。


    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如果播放輕柔的音樂,人們就輕聲細語;但如果是較熱鬧的,人們就會提高音量。當非基督徒進到你教會時,會比較喜歡熱鬧的場景。他們喜歡「聽」到周圍的景況。
  • 尊重想「隱姓埋名」者

    請別叫新來的人「起立」接受歡迎。人們最害怕三件事:(1)處在一堆陌生人中;(2)在眾人面前講話;(3)被當眾問及隱私。所以,當我們要求新來者當眾告訴我們姓名,或從哪裡來時,就是一次讓他們陷入這三個懼怕中。但若你不叫他們起立,怎麼認得他們呢?可以請他們填寫「歡迎卡」,稍後再予以跟進。
  • 提供溫馨、輕鬆的非正式歡迎

    如果你想讓新來者感受到歡迎,首先自己要先放輕鬆。這是大多數人所期待的 --- 就像看深夜電視節目一樣自在。不管你喜不喜歡,牧者與領會的互動狀況,會決定聚會氣氛的好壞。


    在馬鞍峰教會早期,我們常說:「你若是第一次來馬鞍峰教會,我們很歡迎!請你深呼吸,輕鬆坐著,享受聚會。」你知道我是怎麼想到這句話的?在一次搭飛機的時候!我們要儘可能讓新來者放輕鬆,感到舒適。
  • 以彼此問候作為開場和結尾

    聖經裡有五處教導基督徒要相互問候與分享。通常在聚會時我會說:「轉身找個人,給他一個擁抱或握握手。」不少人曾告訴我,那是他們那一周裡唯一的一次肢體接觸。所有的人都需要肢體接觸;這是讓客人撤下心防的好方法。


  • 每次聚會後都提供些茶點

    一般在社交場合裡,如果我們處在一群人中,但卻無所事事,這會讓人有不自在感,總覺得手上需要有甚麼東西才對。所以宴會裡才會準備雞尾酒,讓賓客在遊走時,至少有個杯子可握。所以,如果我們說在會場陽台外,有個300磅重的男子以為他正躲在一個塑膠杯後面,那也不為過!換句話說,如果有人在看他,或他沒在講話,這時只要他手裡握了點東西,就會比較自在。

  在人們能打開心門接受信息,或考慮再次回到你的教會前,你必須先把他們懼怕的障礙除去。在未來幾週內,請試試上面幾樣讓人「賓至如歸」的小法寶。祝貴教會在2009年大大增長!

 

(譯自Rick Warren's Ministry Toolbox/
〈How to make your church guest-friend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