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
 
 
   從神學看衝突與和睦的因應原則 (完)


夏忠堅

人與人和睦的途徑

  第一、就是榮耀上帝;第二、要除去眼中的樑木;第三、要溫柔地挽回;第四、要主動地和睦。這四個原則我是從「讓我們和好吧!」這本書找出來的。

  這本書詳述一群美國律師所發展出來的「和平使者」事工。他們發現,律師雖然能為客戶爭取最好的權益,但卻不能給人真正的平安與希望。法律在聖經的原則裡面,不是為了爭取權益,是為了讓人和好。所以這一群律師就好好研究聖經,從聖經裡尋找和好的神學,然後寫下這一本書,教人怎麼樣和好,這是一套和好的神學。

  這四個原則剛好給了我目前正在推動的「轉化」一個範例。轉化需要有三個層次:第一是從神面前尋求有關這個轉化的意義,第二是尋求原則,第三是尋求行為模式。所以最上面這一層是以利亞的事工,第二層尋找原則,是約瑟的事工,第三層改變行為模式,是尼希米的事工,而他們所做的就是第二層跟第三層。

  我們希望台灣也有一群基督徒的律師,能夠在法律之前幫助人和好,這才是法律該走的路。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與人和睦呢?

第一、如何在衝突中榮耀上帝?

   發生衝突時要與人和睦,這是因為我們要榮耀上帝。因此我們必須問,怎樣在衝突中明白神的心意?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我們要問:怎樣在衝突中榮耀上帝?也就是說,已經發生衝突了,但怎麼叫上帝的名得著榮耀,而不是讓外人譏笑?

  這本書裡面講到很多個案,如何在衝突中,跪下來彼此饒恕,用眼淚彼此認罪,然後願意提出賠償,讓上帝得著榮耀。透過饒恕、認罪、退讓、賠償,讓叫上帝得著榮耀,我覺得這是整個和睦最根本的原則。所以,不是要怎麼樣去和好、得回我受損的權益,而是思考怎麼樣榮耀上帝。基督是和平的君王,祂呼召我們要把和好的福音傳給人,要我們做和平之子,用這樣的方式來榮耀上帝。

第二、除去我們眼中的樑木

   我印象中小時候最好玩的事,就是坐在媽媽的腿上看她的眼睛,因為她的眼珠子裡面有我,只不過是倒過來而已,心理學家告訴我,這叫投射作用。

  耶穌說你為什麼看見別人眼中有一根刺,而卻不知道那一根刺其實是你的投射?你就是樑木!如果你發覺你自己是樑木,願把樑木拿掉,那麼你就能夠跟人和好;如果你沒有看見自己是樑木,一直想挑對方眼中的刺,就永遠不可能和好。

  如何除去樑木呢?我們通常怎麼樣負起我在衝突中的責任?我要怎麼樣承擔責任,才能彰顯上帝在我身上的作為?衝突發生,都是對方的責任嗎?我們應當先承擔自己的責任,好叫上帝在我的身上得榮耀,而不是一直追究對方的責任。

  我們要認自己的罪,認罪的意思就是向每個你得罪的人認錯,避免用藉口、避免辯解。不要說:「對不起,我實在錯了,不過…」,後面的「不過…」就不要了,不要再用藉口、辯解,而是要具體地說我在哪一件事、態度上有錯,然後承認我這個錯所造成的傷害是什麼,再面對那個傷害所帶來應當有的結果,包括賠償。這些都做到了,才是一個完整的認罪。

  讓我們學會忽略、包容別人的過錯,如果沒有造成你自己或對方的傷害,就以包容的心,讓事件過去吧。若那個過錯真的傷害到你或對方,就讓我們改變自己與認罪,包括行為的改變,這才是除去眼中的樑木。

第三、溫柔地挽回

  聖經說如果有誰軟弱,我們就要溫柔地挽回他。溫柔地挽回是什麼?或是我們要問,怎麼樣用愛心來服事人,幫助對方能夠負起他的責任?我有責任,對方也有責任,我的責任是要省察、認罪、付代價、承擔,而對方怎麼能夠負起他的責任呢?必須我用溫柔來服事他,讓他也能夠承擔他的責任。

  溫柔的挽回包括願意主動修復關係、用愛心說誠實話、以智慧與同理溝通。所以所謂的「和好」,不一方一再地退讓,和好是我要承擔責任,但是我也要用溫柔服事對方,讓對方也能承擔責任。雙方能各自承擔責任,這才是聖經中和好的辦法。

第四、主動的和睦

   耶穌說,如果你要去獻祭,察覺到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把獻祭的事先停下來,主動地去尋求和睦。

  怎麼主動尋求和睦?就是彰顯上帝的饒恕,找出合理的方案。主動饒恕對方、顧念對方的利益,不要因為饒恕而沒有想到對方的利益受損。要找到一個解決的創意方法,以善來勝惡,用這樣來與人和睦。

  所以,先走饒恕的路,在饒恕的裡面來尋求最合理的一個解決的方案,而不是先找解決的方案,最後彼此勉強,雖不滿意但勉強接受,然後雙方才和睦、才饒恕。如何與人和睦來榮耀上帝?就是讓我們在衝突的事件裡面,全心信靠上帝。

  最後提到整個婚姻的和睦。當我們要處理一個衝突婚姻,希望能幫助一個婚姻和睦時,必須先走的路是:不產生衝突,然後才介入做和睦的工作。

  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的家庭社區發展中心,有適合各年齡層的個人家庭成長教材、帶領人訓練,其中也包括「婚姻和睦事工」,您若想更多了解,可與同工們聯繫。

  讓我們透過教會的網絡,能夠在每一個社區幫助瀕臨離婚的夫妻不要離婚,幫助必須離婚的,能夠和睦的離婚,並得到教會適當的幫助。而離婚之後,父母親的角色也不要失落,讓父母即使分居兩地,仍成為孩子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