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忠堅
農曆過年前,政府發放消費券,每位國民都可以領到3600元的消費券。如果以國民生產總值GDP來計算,台灣GDP約12.8兆,如果2300萬人每人消費3600元,就可以產生828億元, GDP約可年增0.64%。這不到百分一的成長率,當然不是政府發放消費券的目標。消費券的威力,就在於提升消費、提高現金交流,而達到更高的經濟效益,讓消費數值加倍成長。
果然,經過短短農曆年年假,雖然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一時還來不及精細統計,但消費券的確創造了消費高潮。
雖然發放消費券對經濟蕭條是一劑強心針,不過就經濟正義來看,有能力消費者,未必需要3600,而經濟弱勢者,3600卻無法解決他們的問題。如果,828億直接用以工代賑,或對中低收入戶、失業者提供購物抵價券,也許不能創造短期消費高潮,但卻可能更符合正義原則。
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的經濟主張之一,就是經濟正義。他在一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中說:「我們聚集在一起,共認我們國家之偉大—並非基於我們摩天大樓之高度;我們軍事力量之強盛;或是我們經濟規模之宏大。我們的驕傲僅僅依據一個簡單的前提,200年前的一個宣言,依然可以囊括其要義:『我們確信並堅守這樣的信念: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每個人不可剝奪的權利,包括有生存的權利、自由的權利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那些窮國的人民,我們保證會和你們合作,讓你們的農場豐收,讓清流湧入,滋補餓壞的身體,餵養饑餓的心靈。而對那些和我們一樣比較富裕的國家,我要說,我們不能再對國界以外的苦痛視而不見,也不能再消耗世上的資源而不計後果。因為世界已經變了,我們也要跟著改變。」
歐巴馬將美國這個最重要的遺產和信念—獨立宣言移植到經濟上,提出經濟正義的觀念。正義最主要的關鍵是公平與愛!正義的社會是人人都得到平等對待與機會的社會。一般說來,台灣當然算是一個正義的社會,但是在快速M型化趨勢;貪腐事件、金融弊案紛紛浮現;再加上全球經濟蕭條所產生的失業、減薪風潮,不免讓人擔心經濟正義的失落。
就算在公平社會機制下,仍然會有弱勢群體陷在社會底層中,這就需要發揮正義中的愛。因此經濟正義也包含伸出愛的援手,以幫助弱勢群體提升生活品質,讓他們得著「生存的權利」、「追求幸福的權利」。
地球是平的,我們無法逃離全球性經濟蕭條的影響。我們讚許政府發放消費券以提升經濟的政策(我們也鼓勵大家捐贈消費券給公益團體),但我們更期待公平與愛的經濟正義也高度提升,使台灣真正成為正義的社會。
聖經說:「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以弗所書四:28)「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哥林多後書八:15)我們期待這樣的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