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忠堅
九月廿一日是921地震的十週年,921對基督教救助協會來說別具意義。說基督教救助協會是因921而生、而成長,並不為過。
救助協會成立之初,是由基督教福音協進會以推動「2000年福音運動」的教會網絡,另行成立「基督教救助協會」,以作為教會間共同救助重大災難的聯繫平台。當時設想只要聘任一位全職同工,負責經常性的行政及聯絡,需要救災時,由福音協進會的廿二位同工進行任務編組,共同承擔即可。沒想到,基督教救助協會於一九九八年十月成立,還不滿一年即發生921地震。為了承擔921重建服務,救助協會由一人機構蛻變成八十人的社會服務機構。因此,基督教救助協會是因為921救助及重建,而真正建立起來,也因為參與重建而成長。
參與921救助及重建的團隊雖然不少,但持續完成三年重建服務的團隊卻不多,而藉著921重建服務而擴展的,更是絕無僅有。921重建對基督教救助協會的最大成果有兩方面:第一,建立長期服務模式;第二,擴大救助服務網絡。
1.建立長期服務模式:
救助協會在921三年重建服務中,建立了急難個案關懷訪視、兒童課後陪讀、家庭發展訓練及成長小組等工作模式。這樣的工作模式,就成為「急難家庭救助計畫」、「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計畫」這兩項救助協會長期主軸事工。而家庭發展訓練及成長小組,則轉移到福音協進會,成為「家庭社區發展中心」的專責事工。921的重建服務,已成功地轉型為救助協會的長期服務模式。 而對於921災區來說,救助協會的服務也由三年重建轉型為長期服務。在921重建工作中,救助協會與協同教會共同設立十六個「家園再造工作室」,另外接受政府委託承辦五個「生活重建中心」。結束三年重建工作時,救助協會與各協同教會,藉著三年深入的重建服務,建立了七間新教會。這七間教會不是代表重建服務的凱旋門、立功碑,而是三年重建已轉型為長期終久的服務中心。譬如,「東勢家園再造工作室」轉型為「東勢蒙恩堂」,而當年為服務聽障人士所設立的「蒙恩聽障烘焙坊」,現在還擴展到台中市,擴大服務聽障人士。
2.擴大救助服務網絡:
完成三年重建專案後,按理說應該結束工作,但是救助協會卻將家園再造工作室的生活重建經驗,成功地轉移到教會,以「1919服務中心」的模式,服務社區居民。如今已在二三二個鄉鎮成立六○八間1919服務中心,而1919服務中心正是921家園再造工作室的擴展。 九月廿一日,921週年紀念,我們沒有舉辦任何紀念性活動,這是因為我們實在沒有時間,我們寧可將時間用在目前正急切的88水災救助工作。我們同工也一同立志,要以921重建的精神及經驗,進行88水災的救助及重建。請大家以奉獻、參與、禱告,與我們一同開展88水災的三年重建。
921週年紀念,我們沒有舉辦任何紀念性活動,這是因為我們實在沒有時間,我們寧可將時間用在目前正急切的88水災救助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