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事工時間表 | 航向月刊 | 支持我們 | 聯絡我們 | 2007/09/19

讓信息活出來

文/華理克牧師
譯/陳瑞齡


我們被呼召是要作世界的行動者,而不只是個聽眾,這也是為什麼牧者的每篇信息要被活出來的原因。身為牧者,你不是只用信息來鼓舞會友,你還要把他們轉化成主的軍隊,為主的大使命爭戰!

以下有六個建議,盼望能幫助你的會友把你所傳遞的信息活出來:

1. 永遠瞄準特定行動

大部份講道的最大通病是含糊不清,沒有焦點。一個有目標導向的講道就如同一顆子彈。你要先找出一個你所期待的行動,把它當做信息所要達成的果效。也就是說,你期待會眾在聽完你的講道後會有什麼行動?確定了,那麼接下來就是把和這個行動有關的因素放入信息中。

2. 以你的生活做見證

哥林多前書四: 6 保羅分享為什麼他的事工能有果效的原因:「弟兄們,我為你們的緣故,拿這些事轉比自己和亞波羅,叫你們效法我們不可過於聖經所記,免得你們自高自大,貴重這個,輕看那個。」保羅說:「…我拿這些事轉比自己和亞波羅,叫你們效法我們…。」

牧者不需要是事事完美的典範。最好的典範不是那些什麼事都做得好、完美的人(通常這種人只是讓我更沮喪)。好的講道需要加入事實的佐證,你可以談談你的掙扎,說些你還沒完成但仍在努力的事,表示你對未來寄予厚望。

3. 設計有深度的問題

耶穌不斷地問那些聽祂講話的群眾問題。

馬太褔音十七: 25 耶穌問 西門 彼得 :「西門,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丁稅?是向自己的兒子呢?是向外人呢?」

馬太褔音十八: 12 耶穌問門徒: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 99 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麼?」

而在路加褔音十三章中,耶穌問眾人:「從前西羅亞樓倒塌了,壓死十八個人,你們以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麼?」

這幾個例子都是耶穌選擇和群眾溝通的方式。耶穌為什麼要問這些有深度的問題呢?因為祂要讓聽眾自己找出答案。

4. 給予具體的行動步驟

我是一個牧師的孩子,從小就從家父或退修會中聽到無數篇講道。常常我會邊聽邊對自己說:「講得好,」然後就在讀到的那節經文旁邊寫:「說的對,但要怎樣才能做到?」「要作一個屬靈的父親 — 對,但怎麼作?」「要常讀經 — 對,但怎麼做?」

有效的講道可以回答「對,但怎麼做?」的問題,並提供行動步驟,讓聽眾立刻活用。別只告訴你的會眾他們需要做什麼,而要進一步幫助他們找出做的方法。這是今天人們所需要的!

一股腦兒地告訴會友應該做什麼,卻不告訴他們怎麼做,是無法改變人們的生命的,只會加深人們的挫折感!

5. 提供實際的範例

如果你要會友與人分享見證,就要先告訴他們教會中一些成功的見證。如果你要他們去照顧病患,就要分享教會裡一些照顧病患的真實故事;如果你要他們熱情接待客人,就要分享其他熱情待客的例子。值得獎賞的事就值得一再被表揚。你想人們變成怎樣的人,就要先以那樣的方式對待他們。

6. 讓人們有盼望

改變需要勇氣。如果人們感到絕望,那他們可能連試都不願試。舉例來說,我曾在教會講一系列有關「清償債務」的信息。講道時還特別請教會的一名姐妹起來見證她如何償還 10 萬美金的信用卡債。她說她花了很多年才還清,但如果不是運用聖經的原則,她和丈夫根本辦不到!

當她一分享完-我通常會在講道中適時加入見證-我立刻接著說:「你可能會沮喪地以為『我永遠也還不清債務!』錯了,你可以的!在場有人背負超過 10 萬美金的信用卡債嗎?沒有,你剛聽到一位姐妹如何靠聖靈的力量與操練,並透過使用聖經的原則,讓神居首位的見證。她做得到,你當然也可以!」

這個見證讓我們許多會友滿懷希望,許多人都回應說:「是的,她可以,我們也可以,我們還沒她欠得多呢。」

(譯自Rick Warren's Ministry Toolbox/〈Put application into your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