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6/6
 

教會需要正視憂鬱症
夏忠堅

著名喜劇演員倪敏然自殺事件,在媒體沸沸揚揚好一陣子,相關各當事人雖有各自的立場,但認為倪敏然罹患嚴重憂鬱症是自殺的主因,卻是不爭的事實。

憂鬱症患者常有以下的症狀:心情沮喪、食慾減退、失眠、怠倦感、悲觀無望、罪惡感、失去自信、失去興趣、猶豫不決、意志力喪失、自殺意念及行為。

掃羅大概一生都為憂鬱症所苦。當他未做王之前,只為了尋找幾隻驢,就焦躁不安(撒上九:3-5)。作王之後,他在吉甲等候撒母耳來獻祭,等了七日,百姓逐漸散去,他焦慮不安地自己獻上燔祭,以致得罪上帝(撒上十三:8-14)。上帝的靈離開掃羅,有惡魔來擾亂他,他鬱悶不堪,只好找大衛來為他彈琴,使他稍稍舒暢爽快(撒上十六:14-22)。大衛殺死歌利亞之後,掃羅之子約拿單與大衛成了莫逆之交,掃羅將女兒嫁給大衛。但是聽見眾婦女歌唱說:「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掃羅鬱卒終日,生活完全沒有安全感,終於展開追殺大衛的漫長年日(撒上十八:6-9)。大衛對於掃羅雖有二次不殺之恩,掃羅也兩次自己承認錯謬,但他還是在憂鬱中追殺大衛不捨。最後,掃羅在跟非利士人的戰爭中受箭傷,而自己伏在刀上自殺死亡(撒上三一:1-4)。

憂鬱症實在是台灣社會必須正視的嚴重社會問題,衛生署統計指出,國內目前約有3%人口罹患憂鬱症,一生中會得憂鬱症的人約佔人口的15%,其中女性約佔20~26%、男性佔8~12%。以台灣精神醫學會保守估計,憂鬱症終生盛行率約為5~10%,進而推估台灣至少有100萬人曾經、或將會為憂鬱症所苦。根據WHO研究,愛滋病、癌症及憂鬱症為世界三大主要死因。

台灣自殺死亡者約70~90%有精神疾病症狀,其中又以罹患各種憂鬱症比例最高。美國衛生研究院報導美國僅約1/3之憂鬱症患者就醫,台灣則可能不及1/6。

面對這麼嚴重的憂鬱症問題,台灣教會可以有所回應嗎?基督教論壇報曾經巡迴舉辦過一輪憂鬱症防制講座;才成立不久的「肯愛協會」,是一個以憂鬱症防制為宗旨的組織,我們期待他們可以協助教會發展社區的憂鬱症防制支持系統。一般基督徒以為是敬拜團隊的「有情天」,其實成立宗旨也是為了憂鬱症防制,他們也出版了一些音樂作品、講座錄音,從事憂鬱症防制服務。

為憂鬱症患者,教會也許可以成立「忘憂族」(扶持小組)、舉辦防制講座、設置「忘憂谷」(小團體活動空間)等等。

我們期待這些事工都可以建立在教會中,使教會成為「彈琴的大衛」,為社區中或信徒人際群體中的憂鬱症患者,彈琴驅魔,使這些憂傷痛苦的心靈,可以在愛與真理中得享平安。

回首頁

 
 
   

Copyright 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