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5/6
 

差傳的人•差傳的教會(四之一)
夏忠堅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創世紀12:1-4)

上帝呼召亞伯蘭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上帝所要指示他的地方去。上帝說祂必叫亞伯蘭成為大國,必賜福給他,叫他的名為大,也要叫別人因亞伯蘭而得福。是什麼大福呢?上帝說,「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走到上帝所應許的迦南

上帝給亞伯蘭極大的應許,說到要給他大名與大福,但這些福氣還不夠大。福氣再大,若只有一人享用,這樣的福氣仍是有限。唯有叫「別人也得福」,這才是最大的福氣。所以,上帝要叫亞伯拉罕使別人得福,不單如此,還要讓地上的萬族都因他得福。現在全世界有62億人口,這麼多的人都要因亞伯拉罕而得福,所以這樣的應許真是大!

然而應許雖大,仍是有條件的,就是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去到上帝要他去的地方。如果亞伯蘭遵行,上帝所應許的那些福氣便都要臨到他。因此,亞伯蘭便順服去行。他離開吾珥(創11:31),但卻未去到上帝要他去的地方,而只走到哈蘭。哈蘭是沙漠中很大的一片綠洲,十分適合住家與放牧牛羊,因此亞伯蘭走到哈蘭便住了下來。

第一次,因亞伯蘭錯把哈蘭當作迦南,而未去到上帝要他去的地方,於是上帝又第二次清楚指示他。這次亞伯蘭聽懂了,並隨即起來,帶著羅得與他全家離開哈蘭,走到上帝所應許的迦南。

只有當亞伯蘭走到迦南時,上帝的應許才會生效;當他未到上帝所指示的迦南地時,上帝所有的應許便不會臨到。感謝主,亞伯拉罕順服地走到迦南,上帝的應許便臨到,以致今天地上的萬族都因亞伯拉罕而得福。

藉我使別人得福

讓我們來看今天的基督徒與教會,今天的基督徒有叫周遭的人得福嗎?今天的教會有叫周遭的人得福嗎?今天的基督徒能叫更多的族群得福嗎?今天的教會能叫地上的萬族都得福嗎?

或許有人認為那應許只是給當時的亞伯拉罕,但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這應許也是給所有亞伯拉罕的後代子孫。希伯來書七章記載,亞伯拉罕獻十分之一給至高神的祭司麥基洗德 (撒冷王),而後來領受祭司職份、向各兄弟支派收取十分之一的利未子孫也藉著亞伯拉罕向麥基洗德納了十分之一。怎會如此?亞伯拉罕獻上什一時,利未的祖父、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都還未出生,不是嗎?怎麼說利未子孫也向麥基洗德納了十分之一?希伯來書7:10說:「因為麥基洗德迎接亞伯拉罕的時候,利未已在他先祖的身中。」

因此,當上帝與亞伯拉罕----這位信心的始祖、也是我們的祖先立約時,我們是否也可算是在亞伯拉罕的身子裡呢?當然我們也在裡面!因此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約的這個「約」,是與我們有關份的。換句話說,上帝也對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教會呼召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去到我所要你去的地方。如果你這樣行,我就要賜大福給你,不是有關你個人,而是要藉著你使別人得福。」

相信我們教會的弟兄姐妹都已得到福氣了,因為他們離開本地本族父家(離棄偶像),去到一個地方,坐下來唱詩、聽道、參加聚會與小組,覺得很平安喜樂。可是有沒有人因他們而得福呢?他們在辦公室上班、在學校教書,或是在工廠工作,有沒有人因他們而得福呢?我想不是太多。或許弟兄姊妹在工作上很有貢獻,但似乎沒有很多人的生命因他們而得到著永恆的價值----救恩,這個最大的福氣!好像並沒有。

錯把哈蘭當迦南

如此的話,我們不禁要問,我們這些信徒離開本地本族父家之後,到底是去到哪裡?如果是去到上帝所要他去的地方,那他的工作場所一定有很多人能聽到福音,因為上帝應許要使他叫多人得福;若無人因他而得福,那他到底是走到哪裡了?去到一個綠洲?在那裡生活得很舒適,滿有平安與喜樂,但沒什麼人因他得福。

如果教會變成弟兄姊妹的哈蘭,沒有人因他們而得福,那教會只是提供了一個綠洲,讓這些離開本地本族父家的基督徒享受在其中,但是他們不能出去傳福音。我想這樣的教會叫作哈蘭,這些教會恐怕需要在上帝面前有更深的反省。

教會為何會變成哈蘭?因為教會從未想過本身有個角色,就是要讓許多人得福!教會沒有好好傳福音,信徒就不傳福音;教會從不開拓,從不差派宣教士,弟兄姊妹來到當中自然就過得安逸。我們不要把教會搞成哈蘭,不要讓信徒錯把哈蘭當作迦南,不要只教弟兄姊妹一人得福,我們要的是,因著弟兄姊妹的歸主,因著教會起來宣教,所以叫萬人得福。(未完待續)

(本文為夏忠堅牧師在「2005年南區差傳研討會」中的分享)

 

回首頁

 
 
   

Copyright 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