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5/6
 

聖人與罪人
夏忠堅

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義大利時間四月二日晚9時37分辭世。保祿二世出生於波蘭的一個平凡家庭,26歲祝聖為神父,1978年被選為教宗。保祿二世可以說多國語言,擔任教宗期間曾到許多國家旅行,也曾與東正教、英國國教及各宗教領袖對話、一同祈禱。

1981年教宗曾被一土耳其回教青年槍擊,後來曾到監獄探視兇手表達寬恕。他也曾訪問耶路撒冷,到哭牆禱告,並在哭牆石縫中放置祈禱文,懇求上帝原諒基督教對猶太人的迫害。教宗保祿二世信仰比較傾向保守,對反對墮胎、反對離婚、神職單身都極為堅持,對宗教對談、世界和平則相當積極推動,對天主教會有相當大的貢獻。

保祿二世辭世之後,來自全球五十二國家的一百一十五位樞機主教在梵蒂岡西斯汀聖堂進行秘密投票選舉新教宗,榮獲新教宗職位的是78歲的德國樞機主教拉辛格(本篤16世),他將領導全世界十一億的天主教徒,這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團體組織。

觀察基督教(更正教)的發展與運作,有時還真有點期待基督教也能夠有教宗、地區總主教的中央集權組織。據教會增長專家彼得魏格納的研究,全世界快速增長的教會都採用主教式的高權威領導,如果全世界基督教會有教廷、教宗、總主教、主教,在教會的宣教、教育等事工,特別是聯合事工,一定更加有果效。

不過也幸好沒有教廷、教宗,各教派、教會才能分頭各自努力,而達到百花齊放的效果。如果基督教有權力高度集中的教廷、教宗,也許會比中古世紀的教會黑暗期還要黑暗。「權力帶來腐化,更大的權力帶來更大的腐化」,這是政治哲學的經驗法則,教會雖然是上帝的金燈臺,但蒙恩罪人所組成的教會,未必保證不會進入燈滅無光的狀態。其實那就是耶穌所警告的「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的狀態。

即便教宗繼承彼得的權柄,其信仰修練也精粹無比,但是教宗畢竟也是人。《聖人與罪人——教宗的故事》是英國劍橋大學教授、也是著名歷史學者依曼.杜菲(Eamon Duffy)所寫的,從書名就可以瞭解這本書。作者描述了許多位教宗的信仰、著作、如何領導教會,都精彩絕倫,仰之如同聖人;但是也有不少位教宗,無論信仰、道德操守、教會政治權謀都叫人不敢恭維,只能鄙視如同罪人。如果基督教也有教廷、教宗,恐怕也只是「聖人與罪人」的輪替,只是教會政治舞台的權謀私鬥吧。

不過不是只有教宗才會有「聖人與罪人」的抉擇,就算我們只是小小地方堂會的牧師、長老、執事,我們還是一樣有「聖人與罪人」的抉擇。因此,我們豈能不敬虔渴慕地追求生命成熟?豈能不恭敬謹慎地推展教會成長?好使教會成為罪人真正蒙恩的所在,成為信徒真正成聖的殿堂

 

回首頁

 
 
   

Copyright 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