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攤開第十六屆「青宣」的800多份問卷,就像解謎者發現了關鍵線索,超想一探究竟!整理問卷後,我們發現這一代抱持基督信仰的當代青年,並不是冷漠或缺乏委身精神,而是一群具有思考能力、整合性視野和智慧參與態度的年輕人。
深思型
800多位的基督信仰大學青年中,將近一半(48%),在人生道路的抉擇中選擇了「我還在尋求,等候上帝的帶領」。這讓人想問:這一代的青少年變得猶豫了嗎?其實這個選擇,展現了一種新的信仰態度,我且稱為「深思型」。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面對人生的重大方向時,青年們自然而然地想要更多時間來思考,再下決定。這種態度其實反映了,這一代青年的審慎與深思:不想草率回應,希望更加清楚上帝的引領。
整合型與階梯式事奉
另一個現象是,選擇「職場事奉」的青年明顯多過選擇「全職傳道」。這個數據背後,反映出他們已經能夠理解「職場即禾場」的概念—事奉不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而是一個「如何整合」的思考題。「我要選擇事業,還是事奉?」已經不是這一代青年要問的問題了,他們正在問的是:「我要如何在我的專業中事奉上帝?」
而從問卷的「服事意願」比例來看:代禱支持43%,區域服事配搭23%,全職投入只有4.5%。這種「金字塔場」,透露了青年世代的一個重要特質:現實感與責任感兼具。青年們務實地根據自己目前的生命階段,來選擇合適自己的服事方式—從代禱到全職事奉,「由小到大」的參與模式,正反映了青年務實而有智慧的選擇態度。
37% 不確定
另外,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青年對服事選項無法確定。當我們用好奇而非焦慮的眼光來看這個選項,就會發現「不確定」的背後原因是「我想參與,但需要更多資訊做判斷。」成長在網路時代,搜尋、比較、評估後決定是他們的習慣。
由此可知,這些青年更重視他人的經驗和建議,也希望能在群體中找到方向。他們有許多是謙卑的學習者,也是重視關係的世代。
「慢」不是拖延,而是深思;「選擇」不是挑剔,而是智慧。我相信這些青年的「不確定」並不是逃避,反而是負責任的態度。身為學生工作者,我們的任務不是催促他們快速決定,而是去理解成長的軸線,然後提供合適的陪伴和資源,好幫助他們踏出信心的步伐。新一代的青年正在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回應上帝的呼召,我們的責任則就是成為他們旅程中的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