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利亞是上帝重用的大能先知,他出於信心的禱告使神的心意成就;又在迦密山上勇敢單挑450名巴力先知與400名亞舍拉先知,大獲全勝。隨後神的能力臨到他,他甚至能跑得比馬車還快!
屬靈高峰後的崩潰
然而,聖經也記載以利亞在屬靈高峰之後跌入情緒低谷,疲憊、孤單、絕望、抑鬱、恐懼,甚至求死。
現今許多牧者也正經歷與以利亞相似的掙扎:在講壇上熱情傳講福音、默默承擔教會事務、悉心照顧會眾,私下卻可能出現情緒低落、失眠、慢性疲勞、焦慮恐慌,甚至靈性枯竭。許多人選擇硬撐不願求助,深怕被誤解為屬靈軟弱導致失去會友的信任。
上帝全人醫治的典範—以利亞
現代心理與醫學以「生理-心理-社會-靈性模式」來理解人的健康,強調全人的健康同時涵蓋四個層面。若從這個觀點重讀《列王紀上》十九章,神重建以利亞的過程正是全人醫治的典範。
首先是生理層面: 經歷激戰與長途奔波,他可以好好休息(5-6 節)。這提醒我們,神關心我們的身體;恢復健康始於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與運動。其次是心理層面:神接納以利亞所有的情緒,允許他傾訴內心的孤單和失望(10、14 節),沒有急著糾正他的錯誤認知。透過述說帶來情緒的釋放,本身就是一種醫治。
接著事靈性層面:在何烈山上,神用低微柔和的聲音說話(11-12 節),使以利亞經歷前所未有的靈命更新,也恢復與神親密的關係。神常常靜靜地在人心中工作,我們聽見那微小的聲音,心裡便得安慰。最後是社會層面:神提醒以利亞,他並不孤單,另有七千人未曾向巴力屈膝;又安排以利沙作他的門徒與同工。神從來不要我們獨自背負重擔,而是要與人連結、互相關顧。
我們祈願上帝對以利亞溫柔而全面的照顧,也能在今日的牧者身上實現。
牧者的挑戰與復原之路
今日社會變化快速、複雜而充滿壓力,然而許多牧者一心投入事奉,常忽略自己的身心靈狀況,最終導致耗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許多牧師「沒有安息日」。他們雖然勸勉信徒守主日,自己卻從未真正安息。安息日不只是律法,更是神聖的生命節奏;不只是停止工作,更是進入神的同在,享受來自神的美好。對牧者而言,「守安息日」是必要的屬靈操練與自我保養。
當牧者經歷壓力、情緒耗竭或靈性枯竭時,尋求幫助不是軟弱,而是謙卑與成熟的展現。基督徒諮商師能協助牧者檢視生活節奏、情緒壓力與靈性狀態,並訂定合宜的「恢復處方」。
舉例來說,在晤談初期我會帶著他們觀察自己的狀態,飲食是否均衡(規律三餐、食物種類、咖啡因與糖的攝取)、睡眠狀況,以及運動習慣,並且做計劃性的調整,因為這些都是維繫健康的基礎,也能提升腦內分泌,有助於情緒調節。在做健康管理的同時,便會檢視他們如何運用時間,這裡牽涉到時間管理的議題,包括設立優先順序以及建立健康的界線等等。
此外,歷代靈修傳統也是寶貴的屬靈資源,例如守二十四 小時的安息日、歸心禱告(CenteringPrayer)、省察禱告(Examen Prayer),都幫助人安靜向神敞開心靈,讓祂觸摸我們深處的疲乏與破碎,被祂修復並重新得力。我們也鼓勵牧者將運動視為靈修的一部分—在大自然中禱告、默想、與神對話,使身體與靈魂一同被建造。
神仍在修復祂的僕人
以利亞的故事提醒我們:即使是最剛強的僕人,也會軟弱迷失,神以全人的方式溫柔修復他。今天,神也願意如此對待每位牧者。願所有忠心事奉的牧者都能先照顧好自己,經歷神的醫治與更新,重燃對神與事奉的熱情,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