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暫, 未必微小
台灣素來多有天災,其中以颱風與地震最為常見。在現代氣象學的加持下,颱風相對容易預測,並可提前防範,因此每逢颱風來襲前夕,台灣網民大量上網搜尋相關情報,也就不足為奇了。單單上個月,「楊柳颱風」便一舉拿下 Google 搜尋趨勢的榜首與榜眼,搜尋量更是「暴增」,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即便颱風的到來可以預測,甚至可以預先提防,我們依然無法精準預估每次颱風,所可能帶來的危機。
兩個颱風
時序再往前倒轉一個月,7 月4 日在台灣西南海域中,才剛被氣象局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的丹娜絲颱風,僅僅24 小時後就被升格為輕度颱風,不到12小時,她又以中度颱風之姿登陸嘉義縣布袋鎮。隨後不到12小時,她又被降格為輕度颱風,翩然離開台灣。然而,這些估算和預報,卻怎樣都無法算出,丹娜絲颱風登陸台灣的6小時裡,能為台灣帶來超過30億元的農損,西南部沿海民宅更是多有損傷。
一個月後,楊柳颱風接踵而至。這個在太平洋上早已發展為中度颱風的系統,逐步逼近台灣時,丹娜絲颱風造成的高菜價還未回穩,南部沿海的災後重建仍在進行。餘悸猶存的台灣人,當然對這位來得不是時候的不速之客,加倍警惕、嚴陣以待,結果楊柳僅僅登陸3小時後就快閃離去。由於它沒有夾帶水氣充沛的西南氣流,隔天全台立刻恢復豔陽高照,彷彿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的確,農損依然發生了,卻大約僅為丹娜絲的1/10。
人才留不住的沮喪
兩年前,我偶遇一位在台灣做青年事工非常有果效的傳道人。談話間,他忽然向我拋出了一個問題,這或許也是他當時正努力思索、尋求突破的難題。他說:「我們帶的學生,一旦畢業,就很難留下來,這讓我們有點困擾,你覺得該怎麼辦?」
我完全能理解他的心情。牧養教會,我們都渴望看見羊群成長,也盼望成熟的羊能留下來,成為榜樣,甚至成為造就更多羊的力量。這種想法基本上是建立在「造就門徒,並讓門徒帶出更多門徒」的觀念上。
然而,這樣的期待有時也會讓我們落入一種迷思:以為只要我們付出努力,就應該在我們手中看到清楚的結果;若在這位門徒還沒帶出更多門徒之前,就離開了,我們的門訓是不是就感覺不出「成效」了?這種「看不出成效」的感受,的確沒人喜歡!
丹娜絲門訓?楊柳門訓?
其實,這類問題我不是第一次聽見。無論是北美被建立在大學城裡的華人教會,或者歐洲那些正在服事中國留學生的團隊,又或者是台灣許多投入校園工作的教會,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疑惑。
當時我是這樣回答那位傳道人的:「如果上帝的心意,就是要把一個學生人生中的四年,而且只有四年,交在你的手裡,讓你有機會栽培造就他,你會怎麼做呢?」
我們往往把門訓的成效,以「我要如何為上帝,造就出一個成熟的門徒」為出發點,來進行評估。然而,門訓的「主訓人」,從來都不是我們,而是上帝自己!畢竟我們只是栽種的、澆灌的,不是嗎?因此我們真正該問的問題,或許是「上帝正在為祂自己,造就一個成熟的門徒,而在這個過程裡,我們可以怎樣參與其中?」
如果上帝給我們參與「門訓祂子民」的時間,如同颱風停留在台灣的時間一樣短暫,那麼,你希望你的門訓果效,像丹娜絲颱風一樣,會留下持續的影響(當然,希望那是好的影響)?還是像楊柳颱風一樣,來勢洶洶,卻船過水無痕呢?
我們真正該思考的,不是「他們能留在我們教會多久」,而是「我們的生命教導,能留在他們心中多久」。
丹娜絲時刻?楊柳時刻?
很多時候,我們也把人離開教會,看得太過嚴重,特別當那個人在教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時。我們會嚴陣以待,不斷告誡他們不要離開神的家;我們以為羊離開了我們,就會與「葡萄樹」斷開了連結。我們把問題看得太過嚴峻,結果一味恐懼、過度焦慮,反而失去了那份平靜安穩;這件事情成了我們的楊柳時刻。然而,我們又怎能知道,上帝不是藉著他們的離開,要在意想不到之處,埋下一棵能長出大樹的種子呢?
有時候我們又把人的離開,看得太過輕忽,以為那可能只是一場「丹娜絲時刻」,特別當那個人在教會中似乎並不顯眼、沒有太多聲量時。我們覺得他要離開問題可能不大,不會造成太多衝擊。然而,我們的掉以輕心,不只可能讓羊群在沉默中受傷,更可能引發超乎預期的漣漪。我們又怎能知道,這個離開的人,將來不會成為公開嘲諷教會的 KOL,或帶來其他意想不到的震盪呢?
這是神的工作
深哉!神的智慧!既然我們都無法預知上帝將如何使用一個人的一生,那何不學會把「一個人能不能長久待在我們的教會」這個問題,看得更「合乎中道」一點呢?因為重點從來都不是他們能在我們的褓抱中停留多久,而在於我們能否忠心栽種、澆灌,幫助他們在離開我們之後,依然能持續停留在神的褓抱中。
其實,楊柳颱風登陸當天(2025/08/13),就是福音協進會籌備超過半年的「牧家子女挑戰營」(俗稱小PK營)開營的第一天。這個在南投日月潭舉辦的營會,隨時可能因為颱風而被叫停,我們預備好了各種因應措施,從停辦到雨天備案,從全額退費到增加成本。因為我們完全無法預知,上帝將如何使用天氣的變化,來成就這群參加營會的牧家子女。結果,看見當天的雨勢圖,我們真是不得不說「深哉!神的智慧」(如圖)。全台雨勢最強的那天,我們像被褓抱的嬰孩。
隔天,颱風走了,全台放晴,所有日月潭的環潭挑戰活動,完全照計畫進行。我們警醒預備,完全沒有輕忽可能隨時來到的暴風雨,甚至思考了小PK 入營之後,聯外交通若徹底中斷該怎麼辦;我們完全投入,把各種可能的狀況都演練了一遍;但我們也完全放手,沒有堅持一定要把營會照原定計畫辦下去,而是讓神照著祂的計畫,成就祂的心意。因為神一直在掌權,營會是祂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祂的。
完全預備 完全放手
教會,讓我們也一起「完全預備、完全投入、完全放手」吧!因為短暫的,未必微小;強大的,也未必能產生影響力。
耶穌展開服事的時間,只是自己在世33年中的3年,若放到人類歷史長河中來看,那3年更是滄海一粟。然而,耶穌用了30年,完全地預備;3年,完全地投入;直到被接升天,祂又完全地放手!而今天,全世界有超過1/3的人,走在緊緊跟隨耶穌的路上。反觀當時最強大的羅馬帝國,所有的權力都抓在他們的手中,然後呢?如今已是灰飛煙滅。
短暫的,未必微小!一起「完全預備、完全投入、完全放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