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脈動】你在副駕席,還是副控室? #三峽車禍
期數:2025/07
作者:夏昊霝 牧師

 


你在
副駕席還是副控室


2025年5 月19 日,新北市三峽區國成街,一位78 歲的汽車駕駛人,釀成一起造成4 死11 傷的重大車禍,震動了整個台灣社會。不只在輿論與網路族群中,掀起了一波抓出駕駛人是誰的「起底」潮,更掀動了一波是否該重新調整「高齡駕駛人駕駛執照管理制度」的討論。「三峽車禍」一詞,也因此迅速登上了上個月,Google 搜尋趨勢的飆升榜首。

 

路怒症?

完全由網路使用族群共同編寫並修訂的「維基百科」,從5 月29 日就開始編寫這起事件的相關詞條。剛開始,該詞條被定標為「汽車暴衝事故」。但6 月5 日,該詞條標題就從原本帶有非刻意、非預期意味的「汽車暴衝事故」,被修改為帶有駕駛人蓄意開車撞擊意味的「汽車衝撞攻擊事件」。更有新聞報導說,肇事者的前同事認為,肇事者一直有握住方向盤,就容易因路況而產生強烈憤怒的「路怒症」傾向。同時也有人「起底」指出,肇事者多年前就已有開車撞傷人或衝撞路邊盆栽的相關記錄;更有人開始研究他的政商背景,並認為事件後續的處理,背後顯然有政治利益糾葛色彩。

從許多對這起交通事故捕風捉影、甚至腦補的報導中,我們不難看見台灣人對這起車禍肇事者的極端憤怒,與對無辜受害者的高度同情。我們也不難看到,台灣人的憤怒情緒,也可以導致所有的討論,開始失焦。因此輿論開始大量討論,高齡駕駛人合法開車上路的年齡,是否應該下修的問題。然而,實際上每年最常導致交通事故的駕駛人年齡,並非高齡,而是年輕族群。

一票宣洩式的討論中,卻鮮少有人談到台灣正在面臨的超高齡社會問題,與台灣人的情緒管理問題。

 

96 歲的紳士

當周聯華牧師與孫越叔叔還在世時,福音協進會與救助協會的核心同工,每年農曆過年,都會請這兩位曾經協助機構創會的長輩,一起吃一頓「團圓飯」。2016 年初,我也受邀參加了這場特別的「家宴」。

難得遲到的周牧師,開著他那台破舊的紅色小車趕到餐廳。我早已等在門口,有機會充當一次他的「泊車小弟」。停好車回到餐桌,家父夏忠堅牧師正溫和地勸周牧師:「年紀大了就別再自己開車了。」還沒坐下,周牧師就用如同老頑童一樣的口吻質問我說:「來來來,你這個住過美國的,你來評評理。在美國像我這種年齡的人,是不是都還在大街上開車跑來跑去。」他說的的確是事實,我無從反駁。

過了不到一年,周牧師結束陽明山上的服事後,開著同一台破舊紅色小車,載著另外幾個友人一同下山。略感不適,就緩緩把車靠到路邊停下,就此息了在地上的勞苦。他留下的不是暴衝,更沒有衝撞攻擊,而是人生最後幾秒,依然紳士地瀟灑。

 

電腦怒、鍵盤俠?

有人開車的確像「憤怒鳥」橫衝直撞,但也有人開車如紳士溫柔有禮。這根本不是年齡問題,而是情緒控制問題,更是教會該重視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早已普遍存在於社會中。

比較鮮少被中文世界知道的是,如果「路怒症」(Road Rage),是用來形容一開車就易怒的人,那麼其實也有一個專門用來形容,在電腦前就易怒的詞,叫「電腦怒」或「電腦狂暴症」(Computer Rage)。他們會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拿電腦、電腦鍵盤或滑鼠宣洩自己的情緒。不只如此,面對網路上的各種留言、資訊、新聞、事件,我們也不時能看到許多「鍵盤俠」(Keyboard Warrior),用憤怒展開留言、回應,甚至起底、抹黑、霸凌別人。問題是,當類似於三峽車禍的事件,再次連續數日登上頭條新聞版面時,「教會,做了什麼?」

每個基督徒幾乎都能輕易背出一些與情緒管理相關的聖經經文,比如雅各書1:19-20 說:「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又或者箴言16:32 的「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可是這些內容,與坊間「情緒管理」一類書籍所能談到的,又有何區別呢?重點不是「教會知道聖經怎麼談這些問題。」而是「既然聖經談到了這是個問題,那麼教會針對這樣的問題,做了些什麼?」

 

副駕駛的陪伴

賽車場上,最受注目的焦點,永遠是握著方向盤的車手。但每個成功的車手背後,都有一整個支援與陪伴的系統。無論是拉力賽中,負責隨時提供路況情報的副駕駛;還是F1 賽車場裡,負責隨時提供戰術與調整車手狀況的教練和支援團隊。這些都是「贏得比賽」,不可或缺的關鍵存在!

每個人的人生方向盤,都握在自己手上,沒人能替別人代駕。但如果每個正在人生路上前行的「駕駛」,都有一個能溫柔陪伴他的副駕,甚至是一整個能支援他的團隊呢?這才是教會這個基督徒群體,應該扮演的角色。

過去,教會在這場每個人都在面對的「人生賽事」中,比較常扮演的角色,是坐在副駕駛座上,卻只會對駕駛指指點點,反而有時激怒駕駛的副駕。或者,更貼切的形容可能是,教會更像賽車比賽中,坐在導播副控室,看著賽場轉播畫面,並在麥克風前不斷指指點點的「播報員」。我們精準剖析、洞見觀瞻,評論著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甚至有時候也會隨賽事變化,情不自禁地激動嘶吼咆哮。問題是,這樣的角色,與有「路怒症」的駕駛、有「電腦怒」的電腦使用者,或扮演「鍵盤俠」的網路正義魔人,又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呢?

 

贏得生命冠冕

如果,那天在新北三峽國成街口肇禍的車,副駕駛座上坐了一個陪伴駕駛輕鬆聊天的好友,甚至在駕駛用力踩下油門時,立即溫柔化解駕駛情緒的人。那麼,那位78 歲的肇事駕駛人,可能依然是一位「模範父親」;那天正在放學途中,不幸殞命的孩子,現在也依然在家中撒嬌、在操場上奔跑、在教室中嬉鬧;而那位騎機車的婦人,也能順利接到孩子回家。

嘿,教會!離開那有冷氣又毫無風險的副控室;坐進有點危險,卻真的能幫助每個人,贏得生命冠冕的副駕駛座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