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牧者安心計畫】我的牧師 患了抑鬱症
期數:2025/09
作者:教會發展中心主任 陶牧群 牧師

 

我的牧師 患了抑鬱症


「牧者安心計畫」從發想到現在,已經將近兩年了。當初與我們分享「推動牧者心理諮商」異象的那位心理師,從實習生一路走到上個月順利畢業。我翻閱著她厚厚的畢業論文,內容談到受傷牧者如何面對教會中的權力結構,心中著實感動。

兩年前,我們雖然看見了關懷「受傷牧者」的需要,卻不知從何開始著手。
一路走來,我們拜訪了各地神學院老師、心理師、協談師、醫師等專業人士,並邀請不同領域的作者撰寫每個月的《航向》專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聽見了許多牧者在掙扎中的生命故事,也開始參與教牧關顧的研討會。漸漸地,我對「如何讓牧者得到身心靈的幫助」,有了更具體的理解與把握。

走過抑鬱症的見證 羅懿信牧師

最近,我讀到香港海外基督使團的羅懿信牧師所寫的《我的牧師患了抑鬱症》(印象文字出版),這本書分享了他在牧會期間罹患憂鬱症的經歷,也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架構,幫助我更深刻思考這個議題。

羅牧師在南溫哥華基督教頌恩堂牧會17年,在第2個安息年結束後,他卻感到更加地疲憊與無力,甚至出現了禮拜六晚上「突發驚恐」的症狀(p.59-60):

每次踏進教會,面對人、服事神,我都要用上很多禱告去托住。

我多次講道前,心跳加速至幾乎窒息,驚恐來襲至幾乎站立不住,我只能不斷禱告、求主施恩,幫我站上講台,清楚把道傳講。

不知多少次在主恩下我剛講完道,一下講台,還未回到座位便已虛脫。崇拜後我本應待在講堂接待來賓和新朋友,並跟會友打打招呼,卻多次因懼怕待在人羣中,而偷偷溜進辦公室,不斷深呼吸並待人羣散聚,才敢走出房間。

在書中,他分析了幾個導致自己陷入憂鬱的牧者特質:「忘我捨己」的拼命事奉、「攻克己身」的屬靈操練、不理解天父心的奴僕(大兒子)心態,以及恐懼害怕的小兒子心態。直至最後,他透過心理師的陪伴與輔導,更重要的是,他經歷了「天父的心」的更新,才慢慢地從憂鬱中走出來。

成為同行者 陪牧者一起走出幽谷

我覺得這本書最特別的,不只是從牧者個人的視角出發,也邀請了同工、弟兄姊妹、其他傳道人,分享在得知牧者患病後,他們的心情與同行經歷。不少回應令人動容—

同工們雖然擔憂,卻願意全力支持;會友們以家人的心態理解並接納牧者的狀況,盼望牧者休養後早日回歸;其他牧者朋友也願意投入更多陪伴與傾聽……。這些支持所提供的力量,都是羅牧師能夠走過低谷的重要關鍵。


教會系統的壓力與標籤

牧者的心靈關顧,一直是教會界的重要議題。然而,過往我們大多聚焦於牧者個人如何自我調適,卻忽略了系統性的壓力來源。


許多牧者不願意坦承心理困難,是因為他們身處的系統(教會輿論、教派制度、長執體制、信徒期待、家庭社區等)對心理疾患不只缺乏理解,反而加諸標籤與壓力。正如羅牧師指出:「造成負面壓力的、甚至令牧者深陷抑鬱幽谷中的,是大眾及會眾錯誤地加諸牧者身上的神聖光環,以及對他們完美無瑕的要求—當然包括牧者自我的光環以及自製的無理要求!」(p.101)

牧者安心計畫:一場集體的復原旅程

因此,「牧者安心計畫」的目標,不只是幫助牧者勇敢面對心
理問題,更是邀請整個信仰共同體—包括同工、會友、教會領袖與家人—成為夥伴,用理解與接納陪伴牧者走過這段不容易的路。

陪伴不是取代,更不是監督,而是彼此相扶持。因為只有當牧者不再孤單,整個教
會才能一起走向更健康、真實與誠實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