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門徒式教會」的關鍵是:領受主的話又去遵行。而全教會要一起領受主的話語,最主要的機制是:藉著主日崇拜傳講信息!因此,以主日信息建造門徒,導引教會成長,就成為建造門徒教會的重要策略。但問題是:主日領受的信息能落實在生活中嗎?
耶路撒冷教會建立時,信徒就有三千人。其中很多是從美索不達米亞、加帕多家、本都、亞細亞、弗呂家、旁非利亞、埃及、古利奈的利比亞一帶,來耶路撒冷過五旬節的人。他們歸向耶穌後,並沒有立即回家,而是約在耶路撒冷居住了一年,學習真道,過教會生活。一直到司提反受害後,才四散回到家鄉,傳福音、建立教會。
這些外地來的信徒,如何在耶路撒冷過教會生活呢?聖經記載說:「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使徒行傳二:44-46)
三千個人「都在一處」,白天在殿裡敬拜、教導,當然沒問題,但是三千人怎能「在家中擘餅」?當然唯一的可能就是「家庭小組」。我們可以合理推論,當時眾多從外地來的信徒,被分派在居住耶路撒冷的信徒家中生活。他們天天在殿裡敬拜、教導,然後每天就在家庭小組中「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也就是,在殿裡(教會中)所教導的真理,在生活中去應用,並在家中(小組裡)分享、禱告、一起生活。這是教會起初的結構體,也是教會的生命有機體。雖然在教會歷史中,神體貼人的軟弱,除了少數的見證(莫拉維亞弟兄會、耶穌家庭、錫安山)外,神沒有繼續讓教會過集體生活,但神所啟示教會的生活原則是不變的。
我們今天仍然需要建立小組,做為教會的生命結構,即使兒童也需要在兒童牧區中建立兒童小組。當然也可以在主日崇拜後成立小組聚會,讓不方便參加周間小組的人,也可以參加小組。即使週間、主日都不方便參加小組的信徒,也需要歸屬在特別為他們安排的牧區中,接受關懷牧養。這樣才是教會完整的生命結構!
在小組中,信徒可以禱讀主日信息的經文;可以分享對該段經文的感動;可以分享主日信息的領受、感動;可以分享對該信息的決志行動;可以分享針對該信息的得勝與軟弱見證,以彼此鼓勵與扶持(當然小組需要有保密約定)。
這樣的小組生活,才能讓主日信息落實在生活中,進而使教會得著質量增長,真正地建造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