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脈動-高難度對話
期數:2019/03
作者:夏昊霝牧師

2019年春節假期,機場龐大的客流來來往往,許多旅客的心卻上上下下。許多人預計搭乘的華航班機,因機師的集體罷工而被迫取消或調整,但難得的長假與安排好的旅程不等人,輕快的旅遊心情,瞬間成了沉重的漫長。機場報到櫃檯的地勤人員,充滿無奈地承受旅客怒氣與詢問;旅客也充滿無奈地承受被迫調整的假期。

鏡頭轉到勞資雙方的協商現場,工會代表承擔著飛安與其他機師的重託,資方代表則承擔公司風險管理、營運壓力和商譽未來。每個角色都為難,卻又無數次被迫陷入充滿無奈與張力的對話現場。

試問對立的雙方,誰想在該說吉祥話的日子裡劍拔弩張?誰又想在恭賀新禧的團圓中談判磋商?但無論你在機場櫃檯前或談判桌上,當對話中的另一方主張的利益,與自己的期待衝突,又對準自己衝過來時,每個人的直覺反應,往往就是奮力升起雙掌往前一推!最好能將所有危險威脅,一次推出自己的惶惑不安之外。
 
可是無論你來自何門何派,各憑什麼絕招行走江湖,只要比武雙方同時進入雙掌一推的時刻,決鬥的花拳繡腿,立刻就變成了一場外人看不懂,但雙方卻冷暖自知的內力較勁。金庸武俠世界常用「生死交關」形容內力比拼的過程,除非雙方都有意退讓,否則往往就會以各自油盡燈枯、兩敗俱傷結局收場。於是「華航罷工」四個字,取代了每年過年,最多人關心的「大樂透」與「發票對獎」議題,成了Google過去一個月網路搜尋趨勢第一名。
 
大家都在看事情的發展,但海量搜尋,恐怕也只稍微顯出了這座「高難度對話」冰山的一角而已。
 
「高難度對話」是難以迴避的日常
 
所謂「高難度對話」,就是在過程中,會讓雙方感到為難、不舒服,甚至充滿張力與衝突的對話。無論是職場、家庭或社交圈,「高難度對話」往往是難以避免的日常。即便兩個利益相輔相依、追求共同價值的人, 也難免在生活無意間,陷入足以撕裂關係的「高難度對話」。會為芝麻綠豆大事,吵得面紅耳赤的夫妻,就是最好證明。雖然每個關係破裂前,都少不了劍拔弩張的過去,但劍拔弩張並不必然導致關係破裂,懂得如何面對「高難度對話」,就有機會讓劍拔弩張,反過來成為不打不相識的關係契機。
 
曾經有許多人試著在耶穌身上找碴,希望逼耶穌與他們來場劍拔弩張的「高難度對話」,看能不能從中找到捉拿祂的把柄。但馴良像鴿子又靈巧如蛇的耶穌,總讓這些企圖一一失敗。如果高難度對話的發生是一種日常,那學習如何妥善處理高難度對話,成為促成平安的「和平之子」,就是每個基督徒每天都該面對的生活節奏。可是要如何駕馭「高難度對話」呢?
 
哈佛大學法學院談判學講師希拉‧ 西恩(Sheila Heen),在2018年的台灣領袖高峰會中, 就以「駕馭高難度對話」為題, 教導與會者先認清自己的「內心獨白」( 到底我們在想什麼)。因為讓「高難度對話」變成「失控情緒」的主因, 往往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的內心獨白, 常常習慣性地在高張力又充滿衝突的對話中, 先找出問題錯在哪, 進而指責別人, 並認定別人意圖挑釁, 意欲對我們造成傷害。事實是, 處於高難度對話中的兩造, 通常都有共同同意的價值與共同分攤的責任, 並非完全無法找到共同利益與結果。但當我急著把問題歸責給你, 指出你的錯誤, 甚至予以反制時,我們之間的對話就難免「爆衝」了。
 
沒被處理好的高難度對話,絕不只吵一架那麼簡單,因為它能引發如海嘯般的連鎖衝擊,製造出更多、更大、更難收拾的高難度對話場景。一場談不攏的勞資矛盾, 最終演變成一場「罷工」海嘯,連帶地讓許多人(無論資方、機師、地勤、旅客)都賠上了一個不太如意的年假,就是眼前活生生的實例!
 
教會必須更多對話
 
台灣教會在一場史無前例的公投後, 進入了需要面對「高難度對話」的場景。公投票上過於簡便的「同意」與「不同意」二分法, 撕裂了教會與教會間, 不同光譜、不同看見與不同領受者間的情感, 更撕裂了教會與社會中不同族群、不同背景、不同期待者之間的關係。
 
一個原本應該促進罪人間彼此對話( 團契) 、與神對話( 敬拜) 的場域; 一個為罪人發聲、為受壓制者求平安的群體, 卻被社會中許多人認定為歧視者、壓迫者。那麼, 我們該怎樣讓世人看出我們真是基督的門徒呢? 我們需要更多對話! 這些對話不一定充滿溫馨與甜蜜, 但若此時我們選擇跳過「高難度對話」的不安感, 並奮力升起雙掌往前一推, 那極有可能產生的結果,將是更多的撕裂與傷痕。
 
那天,許多人來捉拿耶穌!這令人為難、不舒服,且充滿張力與衝突的場景,就發生在橄欖山的客西馬尼園。面對與自己期待衝突又對準自己直衝而來的對手,彼得拔刀削去了其中一人的耳朵。當彼得問耶穌:「主啊!我們拿刀砍可以不可以?」彼得的內心獨白大概與絕大多數人面對高難度對話時的內心獨白一樣:「找出問題錯在哪,進而指責別人,並認定別人意圖挑釁,意欲對我們造成傷害,我們當然必須予以反制。」彼得拔刀實屬人之常情,但耶穌卻勸彼得收刀入鞘,並說:「到了這個地步,由他們吧!」祂還伸手醫治了那被砍傷的耳朵(路廿二:49-51)。
 
今天的教會被設立在這充滿扭曲與傷害的社會中,到底該扮演「拿刀砍」的角色,還是該說「到了這個地步,由他們吧!」並起而與這充滿傷痛的社會對話, 醫治並纏裹許許多多早已存在的傷痕呢?或許神容許教會與社會,甚至教會與教會間,依然有「高難度對話」的必要,就是要我們再次檢驗自己內心真實的光景,好叫我們在這令人為難、不舒服、充滿張力又衝突的場景中,能看清自己選擇的結果—究竟是跟隨人之常情的彼得?還是堅守持定「我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永不回頭,永不回頭」的宣告?你打算
如何處理這場「高難度對話」呢?
 
公共議題是一場教會和社會間的高難度對話,基督徒當然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但在我們盡力扭轉、力挽狂瀾時, 我們的方法是「拔刀削下對方耳朵」, 還是「收刀入鞘, 走上十字架」?讓我們繼續深思、繼續對話,在真理的光中,繼續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