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家庭事工的春夏秋冬
期數:2018/12
作者:張怡玫部長

還未使用火的遠古時代,人類就為了生存而形成群體,再因著男女體能與特質的不同,產生經濟職能分工,而形成「家庭」的雛形,然後逐漸演化成為今日的「家庭」。「家庭」的定義,是指一群經由血緣、婚姻,或其他關係居住在一起,而分享共同利益與目標的人。家庭使每位成員透過社會化的過程,建構屬於自己的角色、定位,也對彼此產生期待。這是世人認知的「家庭」起源與定義,然而創造天地的上帝,又是如何看待「家庭」呢?

在創世記中,上帝為人類所設立的第一個組織就是「家庭」—伊甸園中的亞當和夏娃。因此家庭是由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在愛中一同經歷成長,活出上帝的心意。從「人在家庭中」的系統觀點來看,個人的成長與家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在《家庭會傷人》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一個家庭改變和成長的血淚故事。認識到一個家只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要透過「對」的方式表達愛,才能讓家人在正向的連結中滋長愛苗,否則就會讓家人對情感的表達裹足不前,甚至彼此傷害。
 
家庭和個人一樣,並非固定不變,而是有一定的發展歷程與任務。如同春耕、夏作、秋收、冬藏,有其週期性與規律性變化。因此,本會家庭社區發展中心結合了「家庭生命週期理論」與「個人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形成「家庭生活系統」觀點,並將家庭區分為以下幾個不同階段與發展重點。同時針對學齡期後(含學齡期)的家庭,發展出一系列教材(分列如下),提供教會開展家庭事工,以幫助個人在家庭中成長、茁壯,並活出上帝的美好。
 


 
 
 
發展任務
家庭:生兒育女;教養孩子與分擔家務;重組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包括養育下一代和照顧上一代的角色。
 
個人:父母親需要幫助兒童適應權威形象;了解家庭外的期待;關心學校和家庭間關係的發展;兒女則要在遊戲與學習中,經驗競爭與合作,發展
出勤奮精神或自卑感
 
 
 
 
 
 
 
 
 
 
 
 
  
 
 
 
發展任務 
家庭:改變親子關係;允許青少年在家庭系統中進出;關心中年婚姻和生涯計畫的議題;照顧對象開始轉移到衰老的一代。 
個人:父母親開始認識並接納青少年的反抗傾向;給予明確的規範、堅定地支持青少年獨立、正確的角色分工,及為子女建立正確的性別認同,並陪伴成長。兒女則應學習界定未來的職業目標或繼續受教育;培養責任感與自信;經驗與家庭不同的規範與價值觀,並予以整合與評量;在家以外建立地位,即與同儕形成關係。

 

 

 

 

 

 

 

 

 

 

 

發展任務

家庭:重新審視婚姻系統、發展新的溝通模式(包含親子與夫妻)、處理更年期的情緒、對退休與退休後經濟上的準備、對健康情況之維護、重組姻親和祖孫輩的關係、面對及處理上一代父母的照顧與死亡。

個人:父母親需要引導子女在學校、職業、婚姻等重要決定,但不過度控制他們;樂見孩子的成熟及離家;鞏固夫妻的婚姻生活;把權柄轉移給已成年的子女;父母準備退休,適應公婆及岳父母的角色,兒女則面臨建立工作職分;建立親密關係與個人價值感;建立成人地位;形成世界觀。

 

 

 

 

 

 

 


 

 

發展任務

家庭:生活方式有重大改變;重建社交網,發展新的家庭與社會角色;給中生代更多角色的支持,尊重年老者的智慧和經驗,而不給予太多職責;改建住家設備,以適合老年人居住。

個人:父母親開始面對生理的衰退、接受「次文化」的身分、維持自己和(或)夫妻的職責與功能、處理失去配偶、手足和其他同儕的失落、為自己的死亡做準備、生命的回顧與統整;兒女開始面對新家庭的循環。

 

 

 

 

當我們推動愛家公投,呼籲政府與全民重視「家庭」價值的同時,也需捫心自問,面對台灣家庭功能逐漸式微,因家庭而衍生出的社會問題,我們做了些什麼?是否真的把上帝對家庭的心意實踐在台灣?是否真的付代價陪伴教會或社區中許多無所適從的家庭?

為此,福音協進會因應社會的需要,從2019年起,將把教會發展中心的社區事工轉至基督教救助協會,盼望透過在福音協進會所提供家庭人才培訓課程,幫助並陪伴教會發展家庭社區服務,讓天父的愛、恩典、真理,透過教會與1919服務中心的關懷與陪伴,能真實地落實在全台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