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服事型的教會
期數:2016/06
作者:夏忠堅牧師

越歐、美、亞三大洲,全球九大商學院擴大開設的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創新免費線上課程,第一學期就有超過10萬人註冊。這樣的趨勢,顯示提升企業社會責任(CSR)、開創「社會企業」,已是全球各大企業積極尋求的新方向。

 

企業發展新趨勢

 

全球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曾捐贈超過250億美元成立慈善基金會,並公開宣布未來將把全部財產的98%留給基金會。他積極推廣「創新資本主義」的概念:創造動機,讓市場可以回應貧窮者的需要。投資10億美金在10家新創社會企業,以期解決能源與氣候變遷問題;另外還投資30億英鎊,在對抗瘧疾的社會企業上。

 

臉書創辦人馬克佐伯格( M a r kZuckerberg)與他的華裔妻子則成立了「陳-佐伯格行動有限公司」,以進行社會企業的投資。其投資方向專注於「發揮人類潛力以促進公平」,首先關注的領域包括個性化學習、疾病治療、人群互聯,以及建設更強健的社群。另外,eBay創辦人皮埃爾.歐米迪亞(PierreOmidyar)成立的「奧米迪亞網路公司」,則預計10年內投資超過5億美金在社會企業上。

 

過去10年,全球有14家跨國金融機構開設了大約300支的「影響力投資基金」。這類基金除了追求財務利潤外,也必須標示對社會及環境影響力的量化指標。也就是說,企業的新發展趨勢除了獲利外,更必須善盡社會責任!如果善盡社會責任已成為企業發展的新趨勢,也是評估企業的新標準,那麼教會怎能只在會堂中敬拜、團契、教導?怎能只以聚會人數的多寡定大小?

 

承擔社會責任就是服事

 

教會不只是城市社區的一份子,更是城市社區的「逃城」,需要起來承接城市社區的社會責任。如果以善盡社會責任、對社區居民產生的貢獻度,來衡量社區的非居民單位,那麼教會會得到甚麼評價呢?

 

或者說,如果社區居民每3年舉行一次公投,來決定社區中的非居民單位能否繼續在社區服務,那麼超商、洗衣店、書店、診所…,或許可輕鬆過關,但教會能嗎?教會可否通過社區公投,繼續留在社區中呢?(無關乎信仰,乃在於教會對社區提供了什麼服務?有什麼貢獻?)

 

教會與信徒是世上的光、世上的鹽,更需要善盡社會責任、發揮影響力!如果信徒能夠在職場上,以專業、敬業、敬虔(在職場為上帝管理全地當然要敬虔)來工作;以生命、品格、行為來流露基督生命;以愛、事奉、分享關懷職場中接觸到的人,就會產生基督救贖恩典的影響力。這樣,傳福音、領人歸主,就不再是需要努力推展的事工,而是健康基督徒生活的自然結果了。

 

耶穌說:「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十:45)承擔社會責任就是服事,讓我們一起來建立服事型的教會,成為服事型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