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擁抱心生活 變老有藝術
期數:2015/07
作者:李鴻影

 424日起,福音協進會、救助協會及南與北文化出版社,聯合邀請德國著名靈修導師古倫神父(Anselm Grun),分別在彰化、屏東、花蓮、台東及台北,舉行5場「全人生命建造與長者心靈關顧系列講座」,共有1,468位關心長者事工的牧者與同工參加。

 

古倫神父長期從事長者心靈輔導與陪伴。他以聖本篤修道院傳統的「祈禱與工作」為基礎,結合靈修醫治與深層心理學,透過「靈修與生命建造」的務實方法,提供「悲傷與病痛關懷」、「長者心靈關顧」、「工作與領導」等訓練,皆獲得德國各界的肯定,並曾獲頒德國社會最高貢獻的「十字功績勳章」。

 

此次在台舉行的「全人生命建造與長者心靈關顧系列講座」,共分三個系列:「工作與領導─職場心靈裝備」、「生命建造」與「長者心靈關顧」,提供個人、教會及機構在全人生命建造上的專業建議。

 

其中,在台北場「長者心靈關顧」系列,第一堂講題為「擁抱老年心生活─變老的藝術」。古倫神父以秋天象徵老年生活。他說,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代表豐盈、繽紛,及散發柔和光輝,而這也正是老人的特質。所以老人不應成為負擔,相反地,其所累積的經驗則可以成為甜美的果實。

 

在路加福音的記載裡,耶穌的童年生活中,出現了四個老人,這四個角色即代表老年的意義。首先是天使告訴以利沙伯和撒迦利亞,他們將得到一子。這段經文傳達人即便老了,還是可以結果子。但是撒迦利亞不信,就啞了。這是神讓他在靜默中拋棄過去的成見,代表長者需要有安靜的時間,思想在老年時,神要他們結出什麼果實。

 

另兩位老年人是西面與亞拿,路加透過他們來描繪老年人的智慧。他們得到聖靈的啟示,認出了耶穌,知道上帝藉耶穌所要成就的作為。

 

面對老年,古倫神父分別提出了3種態度、4種美德和3個重要操練。

 

老年的3種態度

 

接納

接納自己的年紀和界限,並與自己的生命故事和好。他說有些老人因為無法接納過去,而變得刻薄、愛抱怨。古倫神父舉曾遇到一位老太太,她年輕時想當老師,但是因為家庭因素而不能讀大學,婚後,先生也不重視她的付出。當她年老時,一些過去無法完成的夢想開始一一浮現,便經常抱怨家人及過去。

 

古倫神父說,他先靜靜地聽她述說,尊重她的不滿、抱怨。讚美她,能在艱困的環境中走到現在,實不容易,很值得驕傲。接著帶領她回到現實生活,問她想在這世上留下什麼?而過去的經驗又能帶給後人什麼?如果能好好地規劃老年生活,帶給周遭的人溫暖與平和,將對社會的人性化有很大的幫助。

 

但如果長者仍然一再抱怨,就要帶他學習寬恕,使內心潔淨,讓刻薄、難過獲得洗滌,並教導他切斷傷害,把傷害留給傷害他的人。

 

放手

1.過去的角色:完全地做自己,不再扮演其他角色。有一位退休的校長婚姻發生危機,因為他把太太當做學生教訓,甚至還坐在廚房指導太太煮飯。結果神父要求校長上午要乖乖做自己的事,不准進廚房,下午才能和太太共同做些事。

 

2.權力:老人常藉著堅持某些事,來行使自己的權力。

 

3.被需要感:有一位老父親將公司交給孩子,但卻仍保留公司的辦公室。顧客過門而不入時,他就會很難過。長者必須要認清在某些事上已不再被需要,這不是自暴自棄,而是要能認清「我是誰」!

 

4.金錢:人到老年時,常緊抓著金錢。結果遺產愈多,問題愈多。「我的母親有一句很棒的話:給予要用溫暖的手,而不是冰冷的手。」古倫神父說。

 

5.自我中心:長者若是能常為別人著想,會讓人十分感動。

 

結出豐盛的果實

「我的兄弟姊妹在他們的孫子身上結出了豐盛的果子來,他們給予孫子不同於父母的保護感及安全感。」古倫神父指出長者的付出常讓社會更溫暖。年輕人容易引起敵對,但長者可帶動和諧的氣氛。「在德國遇到勞資糾紛時,常會邀請長者擔任協調者。這些長者的經驗和教導,並不是出於壓力,而是生命自然的流露。」

 

老年的4種美德

 

感恩

一位會以感恩的心回顧人生的長者,即便在困苦中,依然會喜樂。這樣的氣質會吸引年輕人親近他,而喜好抱怨的老人,則無人理會。

 

自在

德文中的「自在」源自於「放手」。老年人之所以常得憂鬱症,主因就在無法放下。唯有放下過去的被需要感、角色,才能散發出自在的美德。

 

自由

老年人不需要對外證明自己,更不需要依賴別人的期望而活,他可以自由地活出自己。

 

因著愛,老人家自然散發出對人的關懷、信任與溫和,讓四周的人感到舒服。

 

老年的3種操練

 

祈禱

這對老人家是很重要的,他們雖不能做許多事,但透過祈禱,還是能對全家族做出貢獻。在祈禱中,老人家可以感受到上帝的同在、家一般的溫暖。靜靜地仰望神,活在神愛的眼光中。

 

靜默

對特別在養護中心的老人,操練與忍受靜默,是很重要的。「孤單」的字根原是「與一切合一」,當一個人感到孤單悲傷時,接納它,穿過它,就能找到一個與所有人、自己及上帝合一的地方。

 

面對死亡

透過與死亡對話,了解死亡,讓生命更有活力。唯有意識到生命的有限,才能專注地活在當下,認真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也就是操練一方面享受生活,一方面面對死亡的課題。

 

回應儀式

 

古倫神父指出,儀式能幫助老人家接觸到生命的根源。老人家可用小時候的詩歌、禱詞、父母的儀式,重新與家族根源連結,並藉著儀式將子孫帶進他們的生活中。

 

手心向上:向神禱告,將過去所經歷的創傷,都放在神的面前,求神全然使用,成為別人的祝福。

 手心向下:將自我中心、權力、金錢、被需要感,全然放下,讓神的靈在我們身上自由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