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我們同在一條船上
期數:2013/02
作者:王美媛主任
 
台灣是個美麗島,各鄉各鎮都有其特色美景。雪隧的開通,讓有山、有水、純樸的宜蘭,近幾年成為民眾假日遊憩的好去處。最近我與先生發現竟然可以在冬山河划獨木舟!一直以來,都認為划船就要到山中湖泊或海邊,是一項遙不可及的運動,沒想到卻近在宜蘭。
 
獨木舟初體驗 手足無措
 
一次偶然機會中,我家與五結長老教會的同工家庭,前往冬山河划獨木舟。從未划舟的我們,既陌生又期待,既興奮也擔心。孩子們先上船,看他們自在地划,來來回回、轉來轉去,雖然沒有熟練的技巧,在我們眼中卻是新鮮、有趣的畫面。
 
孩子回來了,我和先生在眾人的催促、鼓勵下,也上了舟。第一次上獨木舟,最先感受到的就是不穩定、不平衡。接下來左右槳不協調地划動,有不知用那雙腳走路的無措感。
 
向前划向後轉 不聽使喚
 
只顧自己,全然未知後頭先生的狀態。他不斷地提醒我,「往前划」、「向前看」…,但船身卻好像只會打轉,無法前行。這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這船怎麼這麼不聽使喚呀?!
 
先生又說了,「用力划啊!」我大聲說:「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了,船不聽話就是不聽話,你要我怎麼樣?」好像全冬山河旁的人都聽到了我們在大小聲。
 
就這樣或前或原地轉地,好不容易才脫離苦海,回到岸邊。上了岸,立刻向陳伯杰傳道建議:划獨木舟是促進婚姻家庭溝通的好方法,可以用此進行婚姻家庭外展事工。於是,我家與五結長老教會開始進行一年的外展服事。
 
下文是宜蘭五結長老教會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班老師,同時也是五結教會體驗教育帶領人韋必俊弟兄,對當日划舟的反思與回饋。
 
獨木舟的聯想
韋必俊/五結教會
 
獨木舟跟家庭到底有什麼關係?從過程中,我們可以看見四個景象:爸媽帶著三個孩子,一家五口在同一艘船上;只有媽媽(或爸爸)一人帶著一、兩個孩子;爸爸帶著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一艘船上只有一個孩子…
 
如果每艘船代表著一個家,那我們的家是什麼樣子?我們喜歡我們家現在的樣子嗎?
 
我們沒辦法選擇自己要在哪個家庭出生,但可以選擇要給孩子怎樣的家。如果一個家只剩下媽媽或只剩爸爸陪著孩子,甚或只剩下孩子,你(妳)會願意開口請人來協助嗎?若我們是一個健全的家庭,又願意為其他有欠缺的家做些什麼呢?
 
每一艘船都需要打氣後才能下水,若氣沒充足,就下水,那這艘船最後只有一個下場,就是沉入水底。
 
誰可以幫我們的家(這艘船)打氣?讓我們的家(這艘船)可以面對這世界的紛紛擾擾(下水)?還是我們平常太忙了,不小心讓船洩了氣,也忘記幫它打氣?
 
我們希望我們的家往哪裡去?誰能帶領我們的家往前走?
 
今天我們9艘船在水面集結時,沒有人用槳操控船,因為漲潮的緣故,不自覺地我們就從下游往上游漂了約50公尺遠。在沒有目標時,我們只能隨波逐流,漂往一個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我們的家也會這樣嗎?
 
當一個家庭裡沒有大人協助孩子訂立目標,並陪著孩子一起往目標前進時,孩子會往哪裡去?
 
今天划船時,看見孩子很自然地就跟同儕聚在一起。當父母不在船上時,他們可能會把船划到另一個地方,做他們覺得有趣、好玩,但不見得是安全的事。這時,父母或陪伴的成人平常給他們的訓練、教導,可能就成了他們是否能安全的關鍵了。
 
當有人落水時,裝備(救生衣)是確保安全的一個關鍵。然而平常我們在生活中能提供什麼保護給孩子?不得不承認我們能做的,還真是有限。所以我們必須在孩子成熟前,給他足夠的時間練習,或給他犯錯的機會來學習成長。
 
當孩子有了目標,在船的前頭努力划槳,往目標前進時,卻因風向、水流或自己的操槳而偏離航道。這時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他們回到正軌?我們可以在船的後頭做些什麼?也許是稍微動一下我們手中的槳,又或許用聲音提醒一下?
 
我們在生活中給了孩子多大的界線,讓他們能嘗試想做的事,同時又不會傷害到自己或別人?我們的話語或行為對孩子來說,是引導、幫助,還是困擾?求神給我們足夠的智慧,讓我們能成為孩子的榜樣和幫助。希望透過這個划獨木舟的學習,讓我們都有所成長。感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