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脈動 — 你振興了嗎?
期數:2020/08
作者:夏昊霝牧師

為了振興因 Covid-19 病毒肆虐全球,為台灣所帶來的經濟衰退現象,政府於上個月開始發行「振興三倍券」。這是繼 2008年,為了因應全球金融海嘯,對台灣帶來的經濟負面衝擊,而推出「振興經濟消費券」(俗稱「消費券」)之後,政府再一次推出的特殊經濟振興方案。

08 年政府直接霸氣提供每位公民,等值3,600元的「消費券」,且對如何消費,幾乎沒有多加限制。如今的三倍券以類似作法捲土重來,雖不令人意外,但與 08 年消費券不同的是,政府實質上只提供了 2,000 元的補助,並要人民掏出自己的 1,000 元,來構成總值 3,000 元的三倍券,且規定只能花在特定用途中。顯然三倍券給人民的直接利基,遠少於 08 年的消費券,且使用的期限也比消費券更短。但從 Google 關鍵字搜尋的熱烈反應與相關報導可見,大家對三倍券趨之若鶩的盛況,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

熱情與倍增

政府開放三倍券正式發售的3 天內,三倍券就以勢如破竹之姿,爆炸性地售出了 1,625 萬套。也就是說,全台71% 的人口都在 3 天之內,「完購」三倍券!這種「熱情」,也導致了相關伺服系統流量過大,頻頻當機。三倍券為何能獲得如此「高買氣」的回應呢?這一定程度地歸功於這個振興方案名稱,所隱含的「倍增」概念,十足挑起了台灣人「搶便宜」的熱血澎湃。因此即便政府每次推出類似方案,總會引發各方褒貶不一,但花一點錢就能立刻倍增穩賺的「便宜」,又有誰不喜聞樂見呢?

台灣人的性格向來是「能多一分,就不願少一毫;能早一點,就不願晚一秒;能進一尺,就不願退一步」,甚至為了爭取那錙銖分毫而拼命的,也所在多有。於是政府其他部門也趁勢而上,嘗試加強三倍券所帶來的倍增與熱情,推出了各種刺激消費方案:藝Fun 券、農遊券、客庄旅遊券、動滋券等等,如雨後春筍般湧出。「一券又一券,加碼
再加碼」的氛圍,讓台灣人的熱情,在不斷倍增的情境中,振奮了起來;卻不知道台灣的經濟,究竟能否因此被振興起來。

「振興經濟」與「振興的經濟」

行政院在事後檢討「08 年消費券」的施行成效評估報告結論中,一開始就提到:「振興經濟消費券政策是政府在景氣低迷,為短期刺激經濟所採取的非常手段,猶如對重症病人,打一劑強心針,以儘速恢復生機。」「恢復生機」所使用的強心針,其實不能保證治療結果必能使病人成為一個「恢復的」病人。因為「恢復的」所描述的,是病人完成治療後的狀態。由此可見,「恢復生機」與「恢復的生機」是不同的概念;同理,「振興經濟」與「振興的經濟」兩組概念,也截然不同。

依照維基百科對政府 08 年發放「振興經濟消費券」的整理與描述顯示,消費券成功為台灣增加了 363 億元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相當於當年度GDP 的 0.28% 到 0.43% 之間。然而,這遠低於政府原先預期,消費券能帶來的 0.66%GDP成長估值。更不用說政府為了完成消費券政策,實際編列了高達 858 億元的預算。換句話說,政府在 08 年,的確為了「振興經濟」,打了一劑價值高達 858 億元的強心針,但台灣的經濟體質,卻只成長了 363 億元。「振興經濟」的工作做了,但顯然距離「振興的經濟」,還頗有一段距離。

如今,每個三倍券在握,早已迫不及待去消費以「振興」台灣經濟的人,都不會認為這種「短期刺激經濟所採取的非常手段」有什麼不好。但也相信每一個台灣人在熱情回應三倍券的同時,更期待看見的,其實是台灣經濟如何能從短期的振興,走入「長期的」穩健發展之路吧!

「奮興教會」與「奮興的教會」

作為一個基督徒,甚至教會傳道人,我們都期待看到教會,能成為積極為主的「奮興的教會」。於是很多時候我們就引入了各種含有大量令人「熱情」的元素,並予人「倍增」願景的強心針,好讓教會「奮興」起來。甚至在前一波熱情逐漸消退後,再補一針,並期待如此就能達成「一波又一波,倍增再倍增」的目標。然而我們卻不應忽略,「奮興教會」與「奮興的教會」,在本質上也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過去二十年來,台灣教會不斷從世界各地引進,甚至由本土教會發展出各種最新的「教會奮興刺激方案」,許多教會也一波又一波地受到鼓舞而投入其中。然而,「奮興教會」的方法層出不窮,並不代表教會因此就能轉化,成為長期穩定發展的「奮興的教會」。耶穌其實在撒種的比喻中,分析了這兩種狀態的差異。

耶穌說:「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可四:5, 16)可見要讓教會產生「發苗快」、「立刻歡喜領受」的一時奮興,並不困難!但若教會要得著三十倍、六十倍,乃至於一百倍的收成,需要的恐怕不是強心針加持過的「奮興」,而是長期穩健並持續耐心地,透過「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的循環過程(可四:20),成為一個活出健康體質,長出基督生命的「奮興的教會」。

淺土與好土

許多農家會利用淺土,讓種子快速催芽。但當苗株長到一定程度,通常還非常脆弱時,就會儘速將苗株從淺土,移植到好土之中,以免這些苗株如同耶穌所說的一樣:「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可四:6)

同樣的道理,我們不能否認,教會運用類似三倍券的振興方案, 來達成快速「催芽」效果的可能性。但若催芽之後,教會對如何妥善移植發芽苗株到「好土」之中,沒有相應而完善的配套措施;對種進「好土」中的苗株,需要經過多少時間才有可能成熟並結實,沒有持續澆灌的計畫與等待的耐性;對「結實」的植株,又該如何,並需要多少時間,才有可能生出健康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於最終積累出百倍收成,沒有具體的認知與理解。那麼,這些「振興方案」所帶來的果效,最終恐怕都只是在「遭了患難」、「受了逼迫」後,就將立刻跌倒的曇花一現而已(可 四:17)。

你還在努力替教會尋找下一個「奮興」方案嗎?不如我們一起建造神的教會,讓長久而「奮興的」生命,成為你教會的 DNA 吧!就像比起三倍券的一時「振興」,我們都更期待看見台灣的經濟體質,能更快走入長期而穩健的發展,成為一個真正「振興的」經濟體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