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脈動—資訊分辨力
期數:2020/03
作者:夏昊霝牧師

2019年底,「2019冠狀病毒」(COVID-19)的疫情陸續透過媒體與網路傳出。這個普遍被認為從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開始,隨著旅人的腳步,傳往世界各地的病毒,快速成了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更讓每一個準備在2020年初過個好年的台灣人,繃緊了神經。COVID-19高效的傳染與散播速度,令人咋舌。

過去一個月,與疫情相關的關鍵詞,也因此不斷跳上台灣Google搜尋趨勢排行榜,其中又以「口罩」一詞奪冠。口罩,是面對呼吸道相關傳染病時,用來管理個人健康的好工具,但其實這個病毒對人類健康危害到底有多大,目前都還是醫學界正在評估的事,但搶購數量有限的口罩,卻已成了每天在各大藥局門口,大排長龍的必然。

真有這麼多人需要口罩嗎?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正在台灣大街小巷中蔓延?普羅大眾因缺乏專業醫學知識,而在心中對疫病產生的恐懼,成了政府努力管控疫情措施之外,另一波悄悄發展,卻難以管控的「疫情」!

標籤

17年前的SARS,至今仍令許多台灣人餘悸猶存;於是17年後,一般大眾再次聽聞從中國傳出來的另一種冠狀病毒,就立刻聯想到SARS,也實在無可厚非。過去對抗SARS的經驗,也是此次疫情在台灣發展至今,依然處於可控範圍內的原因之一。但於此同時,網路上與媒體中,卻充斥著許多唯恐讀者不夠怕的報導,從記者丟出「日本一天『暴增』5名確診」的聳動標題,到號稱來自專家學者的各色意見。仔細閱讀後其實不難發現,這些內容往往都指向同一個類似的目標:替COVID-19貼上一個名為「很可怕」的
標籤。
其中最常見的暗示,就是不斷告訴大家,COVID-19跟SARS有多像。

在一片替COVID-19貼上S A R S標籤的各色文章中,甚至有人提出了兩種冠狀病毒的基因分析比對結果,相似度竟「高達」8 0 %。可是他們沒說的卻是,人類與乳牛的基因相似度,其實也有8 0 %,與貓的相似度更「高達」9 0 %。更令人意外的是,人類與香蕉竟然也共享了60%的基因。但為什麼這些專家不曾覺得,自己就是乳牛、貓或香蕉,卻要認為COVID-19就是另一波SARS呢?

資訊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其實是人類最原始的自我保護本能,這種本能讓人類得以延續至今。但同樣的本能,也會讓人類為每一根在他們生命中,意外出現的「草繩」們,錯誤地貼上了「它們『都是』蛇」的「標籤」。標籤,能幫助我們快速進行判斷;但標籤,也容易讓我們因為欠缺深度反思與足夠資訊,而掉入犯錯的無知陷阱中。

或許每一篇告訴大家COVID-19與當年SARS有多像的媒體與網路貼文,都是出於好意而被撰寫,甚至轉貼。但這些提醒也不斷的在每個台灣人心裡,種下一粒又一粒,名為「這根草繩,就是另外一條蛇」的種子。久而久之,台灣民眾對COVID-19的莫名恐懼,就悄然長成了一片茂密的黑森林。「口罩之亂」所帶來的輿論口水和傳播力,怕是要讓COVID-19病毒所擁有的飛沫傳染力,相形見絀了。

雖然政府不斷闢謠,也不是沒有媒體與網路文章,以更實事求是的角度進行相關報導。但隨手可得的新聞節目與網路貼文,漫天遍野早已多到不知何時才能看完的眾多資訊與觀點,卻又常常充滿兩極,讓人不知誰說的才是真的。結果生活在資訊爆炸時代的人們,竟與無法取得資訊的人們,一樣地不知所措,只好「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了。

宗教改革

台灣的教會從這一波「口罩之亂」中,能學到什麼呢?其實歷史上,不乏教會煽動懼怕,以遂行其目的的案例。500年前,基督徒擔心罪無法被赦免,而瘋狂搶購贖罪券就是一例;宣告罪得以因基督耶穌得赦免的教會,竟成了販賣赦免的企業。值得注意的是,贖罪券之所以能有銷路,必須建立在每個基督徒,都能高度意識到「人有罪,且亟需被救贖」的前提之下。因此為了販賣更多贖罪券,當時的教會也產出了不少似是而非的錯謬教導。比如:「當你為某個煉獄中的靈魂捐獻銀錢,投進捐獻箱,發出叮噹一響時,他就從煉獄中應聲而出了。」正因為錯謬的失衡太多,500年前的改教先驅,挺身而出,幫助教會重新在聖經中,找回平衡。

宗教改革重新尋回聖經中平衡觀點的主要策略,是透過教育,幫助每個信徒都能直接閱讀聖經、明白聖經,進而解決人們對自己的信仰太過無知,只能被少數神職人員意見擺弄的問題。時過境遷的500年後,我們進入了網路時代。台灣基督徒的識字率之高,早已沒有閱讀聖經、明白聖經的問題。但從這波「恐懼」散布得比「病毒」還快的疫情中,我們不難發現,身處網路資訊爆炸時代的人們,正因為能閱讀與明白各種網路貼文,導致了另一種型態的「無知」:人們不知道到底該相信誰了!於是自然就會選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保守策略。

21世紀宗教改革

這就是處於資訊爆炸時代的台灣教會,所需要面對的處境。欠缺閱讀力而無法獲取適切資訊的500年前,與充滿閱讀力但獲得太多資訊的500年後,都遭遇了「無知」的問題。那麼500年前,透過訓練閱讀力解決問題的教會,今天要用什麼方式解決問題呢?我們需要訓練信徒在資訊爆炸的世代中,擁有獨立批判思考的「資訊分辨力」。

其實,保羅早就提醒帖撒羅尼迦教會,要注意「資訊分辨力」的重要了。他說:「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做。」(帖前五:19-22)

資訊過剩的時代,知識似乎沒有減少人們面對疫情的恐慌,反而某種程度增加了困惑。而這正好讓我們看見,今天教會正在面對一場前所未有的新挑戰。當代教會需要的,將是一波以「裝備信徒資訊分辨力」為核心的「21世紀宗教改革」。面對紛雜的資訊,我們「要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帖前五:15)

你準備好了嗎?